保中丸

BAO ZHO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8%
心經 16%
腎經 16%
肝經 15%
脾經 13%
胃經 10%
膽經 5%
大腸經 3%
肺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保中丸」中的天靈蓋,同樣是指人頭骨的頂骨部分。在古代醫學中,天靈蓋被認為具有鎮驚安神、固齒止痛的作用。在該方劑中,天靈蓋可能用於治療因驚嚇所致的不安或牙齒疼痛等症狀。

保中丸中加入鱉甲,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作用:

  1. 滋陰潛陽,清熱解毒: 鱉甲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清熱解毒的功效。其可滋陰降火,清熱解毒,對於熱病傷陰、陰虛火旺、熱毒壅盛等症狀,均有良好效果。
  2. 軟堅散結,消腫止痛: 鱉甲亦具有一定的軟堅散結、消腫止痛之效。對於痰熱阻滯、瘰癧結核、乳癰腫痛等病症,可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保中丸中加入鱉甲,可起到滋陰潛陽、清熱解毒、軟堅散結等作用,有助於增強整體療效。

保中丸方劑中包含虎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筋骨: 虎骨性溫,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強筋壯骨之效,可用於治療腰膝痠軟、筋骨疼痛等症狀。古人認為虎骨具有強壯筋骨、祛風除濕之效,故將其加入保中丸以增強其補益功效。
  2. 祛風止痛: 虎骨具有祛風止痛之效,可用於治療風濕痹痛、筋脈拘攣等症狀。保中丸中加入虎骨,可加強其祛風止痛的效果,緩解患者的疼痛不適。

然而,隨着人們對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的提升,以及虎骨的藥效缺乏科學證據,現今保中丸配方中已不再使用虎骨,而是使用其他藥材替代。

保中丸中包含青蒿,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暑: 青蒿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暑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暑熱引起的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
  2. 抗瘧疾: 青蒿是傳統的抗瘧疾藥物,其有效成分青蒿素具有抗瘧原蟲的作用,可有效控制和治療瘧疾。

保中丸作為傳統中藥方劑,在組成上考慮了藥材的特性和功效,青蒿的加入能夠有效地發揮清熱解暑和抗瘧疾的作用,有助於整體方劑的功效提升。

保中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益氣: 人參味甘性溫,入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之功效。保中丸用於治療氣虛症狀,如神疲乏力、面色蒼白、心悸氣短等,而人參的補氣作用可以有效改善這些症狀,增強患者體力。
  2. 固本扶正: 人參具有扶正固本的作用,可增強人體抵抗力,抵抗外邪入侵。保中丸中加入人參,可以增強患者的正氣,提高機體免疫力,使之更有利於疾病的恢復。

保中丸方劑中包含桃仁,主要源於其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

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肺、大腸經,具有破血行瘀、潤腸通便之效。在保中丸中,桃仁可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肺功能,同時緩解便祕,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整體氣血流通,達到保中益氣的效果。

保中丸中添加知母,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滋陰降燥:知母味苦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降燥之功效。保中丸方劑本身偏於溫燥,加入知母可平衡藥性,避免燥熱傷陰。
  2. 抑制煩躁,改善心神不寧:知母入心經,可清心火,鎮心安神,對於保中丸主治的煩躁不安、心神不寧等症,起到緩解作用,使藥效更全面。

保中丸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一、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緩解其他藥材的燥烈或寒涼之性,使藥性更為平和,減少副作用,使藥效發揮得更穩定。

二、 補益脾胃: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脾胃的作用,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藥物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提高藥效,並有助於緩解藥物對脾胃的刺激。

此外,甘草還有解毒、抗炎等作用,能進一步增強保中丸的功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保中丸」,主要成分為天靈蓋、鱉甲、虎骨、青蒿、人參、桃仁、知母、甘草,主治功效為勞累生氣,長久困臥在牀枕上。以下針對各成分進行介紹: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鱉甲:具有滋陰、補氣、清熱瀉火、平肝息風、降氣、清虛熱、調經等功效。

虎骨:為名貴中藥,具有強筋健骨、舒筋活絡、補腎壯陽、活絡止痛、續筋接骨、安神益智等傳統代功效。但虎骨稀少,且為瀕危物種,應避免使用。

青蒿:具有清虛熱、清熱瀉火、治瘧疾、解毒、清熱解毒、驅蟲殺蟲等功效。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桃仁: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等功效。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總結:中藥方劑「保中丸」,主要成分為天靈蓋、鱉甲、虎骨、青蒿、人參、桃仁、知母、甘草,主治功效為勞累生氣,長久困臥在牀枕上。各成分均具有不同的功效,相互配合,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傳統服藥法


天靈蓋(用醋浸一宿,羊脂炙黃)1兩,鱉甲(去裙,治如上法)1兩,虎頭骨(銼細,酒拌炒)1兩,青蒿子(赤梗者)半兩,揀人參半兩,桃仁(去皮尖,麩炒,研)半兩,知母(切)半兩,甘草(生銼,焙乾)半兩。
上為細末,加阿魏二踐研開,同桃仁再研,和諸藥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粒,煎烏梅湯送下,不拘時候。歲數小者作小丸,以意加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

相同名稱方劑


保中丸,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引東方先生方。 組成:天靈蓋(用醋浸1宿,羊脂炙黃)1兩,鱉甲(去裙,治如上法)1兩,虎頭骨(銼細,酒拌炒)1兩,青蒿子(赤梗者)半兩,揀人參半兩,桃仁(去皮尖,麸炒,研)半兩,知母(切)半兩,甘草(生銼,焙乾)半兩。 主治:勞氣,久困床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