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散湯

SHEN SAN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8%
肺經 14%
胃經 14%
大腸經 14%
肝經 14%
脾經 14%
心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肝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神散湯中含有金銀花,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金銀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的功效,可有效治療因風熱邪毒引起的各種病症,例如發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神散湯多用於治療溫病初起,而金銀花可以清熱解毒,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
  2. 疏散風熱: 金銀花善於疏散風熱,並能解毒消腫,與神散湯其他藥物如薄荷、柴胡等配合,能達到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利咽止痛的功效。

因此,金銀花在神散湯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治療風熱病症的常用藥物之一。

神散湯中加入當歸,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調經止痛: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之功效。神散湯旨在治療婦科疾病,如經期不調、痛經等,而當歸可以改善血液循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故為方中必備藥材。
  2. 補血滋陰,改善面色: 當歸亦有補血滋陰之效,能改善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因血虛引起的症狀。神散湯治療婦科疾病,常伴隨氣血不足,而當歸可補充氣血,改善體質,增強療效。

主治功效


《洞天奧旨》中記載的「神散湯」,主要用於治療癰疽初起,其組成與現代方劑略有差異,但核心藥物皆為金銀花與當歸。分析其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如下:

主治功效:

  • 癰疽初起: 根據古籍明確指出,「神散湯」主治「癰疽初起」,此乃其最主要之應用範圍。癰疽初起,通常表現為局部紅腫熱痛,屬於熱毒壅聚之證。

治療原理:

  • 清熱解毒,散結消腫: 方中君藥金銀花,性味甘寒,入肺、胃經,具備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之功。癰疽初起多為熱毒所致,金銀花可清熱解毒,消散局部熱毒,緩解紅腫熱痛之症狀,同時具有消炎作用,有助於抑制炎症發展。古籍中「散毒尤速」之說,亦表明金銀花在此方中的重要地位。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當歸在此方中,主要扮演活血化瘀的角色。癰疽初起,局部氣血運行不暢,易致瘀血,加重腫痛。當歸能補血活血,通暢血脈,消除局部瘀滯,加速炎症消退,同時也具有止痛之效。
  • 協同作用,速效解毒: 古籍描述「俱為末,酒調服之,更效」、「一氣服之。不拘陰陽,癰疽初起者,散毒尤速」,以及「不問發在何處,或肺癰、腸癰,初起便服之,奇效」,都說明此方具有快速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金銀花與當歸合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並行,能更快速地消解癰疽初起的邪毒,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
  • 藥引酒助: 古籍中多次提及「水酒各一鍾煎服」或「酒調服之」,酒具有活血通絡、引藥入經之效,能加強藥力,使藥效快速到達病所,加速病邪之散解。

總結:

「神散湯」以金銀花清熱解毒為君,當歸活血化瘀為臣,輔以酒助藥力,共同作用於癰疽初起之證,其治療原理是通過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以達到迅速散解癰疽初起之邪毒的目的。此方配伍精當,具有較好的療效,故古籍中評價「奇效」、「散毒尤速」。

傳統服藥法


金銀花8兩,當歸2兩。
散毒。
上以水10碗,煎金銀花至2碗,再入當歸同煎,一氣服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神散湯, 出處:《洞天奧旨》卷十四。 組成:金銀花8兩,當歸2兩。 主治:散毒。主治:癰疽初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