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神聖膏」方劑中包含蛇蛻,其原因主要有二:
- 祛風止痛: 蛇蛻性味甘平,具有祛風止痛、舒筋活絡之效。古人認為蛇蛻為蛇脫皮後所遺,象徵著去舊迎新、再生之意,故用以治療風濕痹痛、筋骨痠痛等症,有助於舒筋活絡,減輕疼痛。
- 活血化瘀: 蛇蛻亦具活血化瘀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對於瘀血阻滯引起的疼痛和腫脹有改善作用。此功效與其含有的多種活性物質有關,有助於消腫止痛,改善病患的症狀。
神聖膏方劑中包含烏梢蛇,主要原因在於其具有以下功效:
- 通經活絡: 烏梢蛇性溫,味甘,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祛風止痛的功效,可以改善血液循環,疏通經絡,緩解因氣血瘀滯引起的疼痛。
- 祛風除濕: 神聖膏多用於治療風濕痺痛、關節疼痛等症,烏梢蛇的祛風除濕功效可以幫助清除體內濕氣,減輕疼痛,改善關節活動度。
烏梢蛇與其他藥材搭配使用,可增強藥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神聖膏中加入五倍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止血: 五倍子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其含有鞣酸等成分,能促進凝血,收縮血管,有效控制創傷出血。
2. 清熱解毒: 五倍子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瘡瘍、濕疹等皮膚病。神聖膏中加入五倍子,可加強其清熱解毒功效,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神聖膏」方劑中包含「巴豆」,主要基於巴豆的峻下瀉作用。巴豆性味辛熱,入脾、胃、大腸經,具有強力瀉下功效,能驅除腸道積滯,治療便祕、腹脹、積食等症。
然而,巴豆毒性較強,需慎用。古方中將其配合其他藥材,如甘草、黃連等,以減緩其毒性,並輔以其他藥物以調整體質,達到治療目的。
神聖膏方劑中包含雄黃,主要原因在於其具有較強的殺蟲止癢功效。雄黃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的功效。
古籍記載,雄黃對疥癬、濕疹、瘡瘍等皮膚病症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因此,在神聖膏方劑中,雄黃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可有效消滅皮膚寄生蟲、減輕炎症、止癢止痛,達到治療皮膚病的效果。
「神聖膏」方劑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芒硝性寒,味苦鹹,入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通便的功效。對於外傷感染、熱毒壅盛等病症,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 消腫止痛:芒硝還能軟堅散結、消腫止痛,對於外傷引起的腫痛、瘀血腫脹等,可起到消腫止痛、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
總之,「神聖膏」方劑中加入芒硝,主要目的是利用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以達到治療外傷感染、消腫止痛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神聖膏」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多部醫學典籍的記載,可知「神聖膏」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1. 疔瘡、惡瘡:
多部醫書如《衛生寶鑑》、《奇效良方》、《雞峰普濟方》、《外科心法要訣》、《續名醫類案》、《儒門事親》、《醫學綱目》、《丹溪心法》、《證治準繩》、《古今醫統大全》等均記載「神聖膏」能治「一切惡瘡」,包括疔瘡、發背癰疽、瘡腫結硬等。尤其在《衛生寶鑑》的案例中,羅謙甫使用此方聯合其他藥物(如保生鋌子、托裡散、破棺丹)於?城成功治療了大量疔瘡患者,可見其療效之可靠。
2. 取出誤入皮膚的針、鐵、竹木等異物:
《衛生寶鑑》、《奇效良方》、《針灸聚英》、《醫學綱目》、《證治準繩》、《古今醫統大全》、《濟陽綱目》等多部文獻皆明確指出「神聖膏」可用于取出誤入皮膚的針、鐵、竹木等異物。其中,特別提到此膏能將針「自出」,而非單純的止痛或消炎。
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各古籍對「神聖膏」組成的描述,可歸納出其治療原理如下:
- 拔膿排毒: 多數文獻指出,「神聖膏」基礎配方為「車脂」,即動物脂肪。車脂具有潤滑和滋養作用,能保護患處,並輔助其他藥物更好地滲透,從而達到拔膿排毒的目的。部分方劑中,添加了如黃丹等,其收斂、消炎作用亦能加速瘡瘍膿液排出。
- 活血通絡,消腫止痛: 諸如當歸、沒藥、乳香、白芨、琥珀、?本等,均具活血化瘀、通經活絡、消腫止痛之效。這些藥物的加入,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並加速炎症消退,使瘡瘍或異物周圍組織恢復正常狀態。
- 引導異物外出: 「神聖膏」配合車脂的潤滑作用,能使異物周圍組織鬆動,有助於其向外移動。部分方劑中加入了磁石,利用磁性吸取鐵針的原理;也有提及烏翎(烏鴉羽毛)炙焦後研末調醋外敷,推測其作用亦可能與軟化組織、引導異物外出有關。至於巴豆,其破癥瘕,散結節的作用,亦有助於清除瘡瘍的堵塞,促進異物排出。
- 消炎解毒,促進癒合: 雄黃、膽礬等具殺菌、消毒、解毒的功效,有助於消除瘡瘍感染,並促進創面癒合。
綜合來看,「神聖膏」的治療原理是通過多種藥物的協同作用,達到拔膿排毒、活血通絡、引導異物外出、消炎解毒等多重功效,從而有效治療惡瘡及取出誤入皮膚的異物。在古籍的記載中,「神聖膏」不僅單獨使用,也常與其他方劑聯合應用,例如先用保生錠子撥開瘡頭,再用神聖膏貼敷,後服托裡散,甚至有瘡氣入腹危者,服破棺丹。可見,「神聖膏」在中醫外治法中具有重要地位,其療效在古代醫家臨床實踐中得到了充分肯定。
傳統服藥法
當歸半兩,沒藥3錢,白芨2錢半,乳香3錢,藁本半兩,琥珀2錢半,黃丹4兩,木鱉子5個(去皮),膽礬1錢,粉霜1錢,黃蠟2兩,白膠3兩,巴豆25個(去皮),槐柳枝102條(各長1把),清油1斤。
上先將愧柳枝下油內煮焦取出,次下其餘藥物,煮得極焦亦撈出,卻將油澄清再熬成膏子。
用絆絹攤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用量,並遵醫囑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神聖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一七。 組成:吳茱萸1兩。 主治:下冷口瘡,咽喉痛。
神聖膏, 出處:《衛生寶鑑》卷十三。 組成:車脂不拘多少。 主治:取針。主治:針誤入皮膚。
神聖膏, 出處:《雞峰》卷二十二。 組成:蛇蛻皮1分,烏蛇半兩,五倍子半兩,巴豆20個,雄黃1錢,牙消1錢。 主治:風毒惡瘡。
神聖膏, 出處:《儒門事親》卷十五。 組成:當歸半兩,沒藥3錢,白及2錢半,乳香3錢,藁本半兩,琥珀2錢半,黃丹4兩,木鱉子5個(去皮),膽礬1錢,粉霜1錢,黃蠟2兩,白膠3兩,巴豆25個(去皮),槐柳枝102條(各長1把),清油1斤。 主治:一切惡瘡。
神聖膏,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二引《德生堂方》。 組成:赤小豆1兩,木鱉子(去殼,别研)1兩,蓖麻子(去殼,另研)1兩,羌活1兩,薑黃1兩,草烏1兩,血竭1兩,大黃1兩,知母1兩,白芷1兩,川烏1兩,白及1兩,白蘞1兩,防風1兩。 主治:止痛接骨。主治:跌傷。
神聖膏, 出處:《聖惠》卷六十三。 組成:木香1兩,雄黃1兩(細研),桂心1兩,赤芍藥1兩,當歸1兩,人參1兩(去蘆頭),附子1兩(生,去皮臍),丁香1兩,白芷1兩,黃耆1兩,沒藥1兩,川芎1兩,防風1兩(去蘆頭),甘草1兩,沉香1兩,細辛1兩,乳香1兩,白檀香1兩,甘松香1兩,蠟2兩,松脂1兩,垂柳枝2兩,柏枝3兩,黃丹1斤,清麻油3斤。 主治:發背癰疽,瘡腫結硬,痛不可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