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白霜丸

鉛白霜丸

QIAN BAI SHUA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博濟》卷四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8

熱/寒比例

極寒 (0.14)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8%
肺經 18%
脾經 14%
肝經 12%
胃經 9%
腎經 8%
三焦經 6%
膽經 5%
小腸經 2%
大腸經 2%
心經
肺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三焦經
膽經
小腸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鉛白霜丸的組成中包含鉛霜,主要是基於其具有的藥理特性。鉛霜,即鉛白,是一種化學物質,傳統中醫認為其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透過充分研磨、化解,鉛霜能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強效,使方劑的整體效果提升。

在中醫理論中,鉛霜被認為能夠調和中焦,促進氣血運行,並排除體內的毒素。此外,鉛霜的溶解性使其能夠被其他藥材充分吸收,增加整體治療效果。因此,鉛白霜丸的配方中使用鉛霜,旨在增強藥效,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然而,在使用這類含鉛的方劑時,須謹慎,以避免過量帶來的毒性和副作用,應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

鉛白霜丸中加入硃砂,其主要原因如下:

  1.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之效,可有效緩解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等症狀。鉛白霜丸主治風寒濕熱所致的頭風、鼻淵、耳聾等病症,而心神不寧往往是這些病症的伴隨症狀,因此加入硃砂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
  2. 清熱解毒: 硃砂亦具清熱解毒之功效,可輔助鉛白霜丸中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散風止痛的作用。

鉛白霜丸中包含芒硝,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芒硝性寒,味鹹苦,入肝、胃、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鉛白霜丸主要用於治療皮膚感染、潰瘍等症狀,芒硝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
  2. 引藥下行,排毒通便: 芒硝具有引藥下行、排毒通便的作用。鉛白霜丸中可能包含一些苦寒之藥,而芒硝可引導藥物下行,使其更好地發揮清熱解毒的效果,並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出毒素。

鉛白霜丸方劑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氣益血: 鉛白霜丸主治肺虛咳嗽、氣喘等症,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之效,可增強肺氣,改善氣喘,提升機體抵抗力。

二、扶正祛邪: 鉛白霜丸中其他藥材如白附子、半夏等具有較強的燥性,人參可緩解其燥性,避免對胃腸造成刺激,同時,人參能增強機體免疫力,輔助藥材達到祛邪效果。

綜上,人參在鉛白霜丸中起到補氣益血、扶正祛邪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療效。

鉛白霜丸中添加天竹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 天竹黃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針對因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病症,如濕疹、皮炎等,起到清熱解毒、止癢消炎的作用。
  2. 活血化瘀: 天竹黃亦具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因血瘀所致的皮膚病症,如色素沉着、潰瘍等,能起到活血化瘀、促進癒合的作用。

因此,鉛白霜丸中加入天竹黃,可以更好地發揮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更有效地治療皮膚病。

鉛白霜丸中加入梔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梔子味苦寒,性涼,入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鉛白霜丸主要針對外感熱毒引起的症狀,梔子可以有效地清熱解毒,緩解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不適。

2. 降低毒性: 鉛白霜丸中含有鉛,具有毒性。梔子可以起到一定的解毒作用,降低鉛對人體的傷害,保障患者的安全。

鉛白霜丸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鉛白霜丸中含有較多寒涼藥物,如鉛白,容易損傷脾胃陽氣。甘草性甘溫,具有調和藥性、緩解寒涼之弊的作用,可以保護脾胃,防止藥物過於寒涼而損傷正氣。
  2. 甘草能解毒: 甘草具有解毒功效,可以緩解鉛白等藥物對人體的毒性,降低藥物副作用,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甘草在鉛白霜丸中起到調和藥性、保護脾胃,以及解毒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此方劑「鉛白霜丸」主治小兒驚風,尤其適用於傷寒四五日未得汗、出現搖頭撲手、上竄多啼、不睡、頻繁飲水等症狀。以下為分析:

一、傳統功效主治解析

  1. 驚風:小兒因熱極生風或痰熱內擾,出現抽搐、躁動、神志不安等症。此方針對「熱驚風」,多見於外感傷寒未解、熱邪內陷。
  2. 傷寒未得汗:表邪未透,鬱而化熱,熱擾心神,故見煩躁啼叫、不寐;熱傷津液,則飲水不休。
  3. 搖頭撲手、上竄:為肝風內動之象,與心肝火旺、痰熱壅盛有關。

綜合而言,此方主治「熱驚風」兼「痰熱擾神」,核心病機為外邪化熱、引動肝風,伴隨津傷痰阻。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方中藥物可分為四類,協同作用以清熱、鎮驚、化痰、扶正:

  1. 清熱瀉火

    • 山梔子(一兩):主瀉三焦火,清心除煩,導熱下行。針對熱邪內擾所致煩躁、不眠。
    • 馬牙消(半兩):咸寒軟堅,瀉熱通便,助邪熱從下而解。
  2. 鎮驚安神

    • 鉛白霜(半兩):即醋酸鉛,性寒沉降,傳統用於鎮驚定搐,直接抑制亢奮之肝風。
    • 朱砂(半兩):重鎮安神,清心火,治驚悸狂躁。
  3. 化痰開竅

    • 天竺黃(半兩):清熱豁痰、涼心定驚,針對痰熱蒙蔽心神之證。
  4. 益氣扶正

    • 人參(半兩):補元氣,防寒涼傷正,助正氣抗邪。
    • 炙甘草(半兩):和中緩急,調和諸藥。

組方特點

  • 重鎮與清透並用:鉛白霜、朱砂直折風火;山梔、馬牙消使熱從二便出。
  • 攻邪兼顧正氣:人參、甘草防金石藥傷胃,適合小兒體質。
  • 蜜丸緩釋:煉蜜為丸,緩和藥性,避免峻猛傷陰。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通過「瀉火—鎮驚—化痰—扶正」四步:

  1. 清瀉心肝火熱(梔子、馬牙消)以除煩止搐;
  2. 金石重鎮(鉛白霜、朱砂)直接平息肝風;
  3. 化痰開竅(天竺黃)助神志清明;
  4. 人參、甘草固護脾胃,使攻邪不傷正。

外邪未透之熱驚風,因鬱熱無出路,故以瀉火通腑為要,合重鎮之品標本同治。

傳統服藥法


鉛白霜半兩,朱砂半兩,馬牙消半兩,人參半兩,天竺黃半兩,山梔子1兩,甘草半兩(炙)。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丸,冷熟蜜湯化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鉛白霜丸有毒,不可過量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鉛白霜丸, 出處:《博濟》卷四。 組成:鉛白霜半兩,朱砂半兩,馬牙消半兩,人參半兩,天竺黃半兩,山梔子1兩,甘草半兩(炙)。 主治:小兒驚風,傷寒4-5日未得汗,搖頭撲手,上竄,多啼叫,不睡,吃水無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