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水瓢丸方劑中含有烏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固澀,止瀉止痢:烏梅性酸澀,入肝、脾、肺經,具有收斂固澀、止瀉止痢的功效。水瓢丸用於治療泄瀉、痢疾等症,烏梅可收斂腸道,減少水分流失,緩解腹瀉症狀。
- 生津止渴,解暑熱:烏梅能生津止渴,解暑熱,可緩解因暑熱引起的口渴、煩躁、食慾不振等症狀。水瓢丸中加入烏梅,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促進病程恢復。
水瓢丸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水瓢丸中可能含有較為峻猛的藥物,加入甘草可以緩解其刺激性,避免對身體造成過大的負擔,使藥性更平和,更易於人體吸收。
二、補益脾胃: 甘草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和胃止嘔的作用。水瓢丸可能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所致的病症,加入甘草可以增強藥效,幫助脾胃更好地吸收藥物,促進身體康復。
水瓢丸中加入大青鹽,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大青鹽性寒,味苦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它能有效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繁殖,並促進炎症消退,對於水瓢丸所治療的熱毒、腫痛等病症具有明顯的緩解作用。
- 引藥入絡:大青鹽的鹹味具有引藥入絡的作用,可以幫助其他藥材更有效地滲透到病竈部位,發揮其藥效。同時,它還能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減少水腫和炎症的形成。
水瓢丸方劑中加入木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腫散結: 木瓜性平味甘,歸脾、胃經,具有消腫散結、通乳下乳之功效。水瓢丸主治乳癰腫痛,木瓜可幫助消散乳房腫塊,緩解疼痛。
- 行氣止痛: 木瓜還能行氣止痛,對於乳癰引起的疼痛有緩解作用。
此外,木瓜還有健脾胃、益氣養血之功效,也能增強患者的體質,促進疾病康復。
水瓢丸中加入檀香,主要基於其芳香開竅、清心安神的功效。
檀香氣味芬芳,能行氣止痛,醒脾開胃,有助於改善脾胃氣滯、脘腹脹痛等症狀。同時,其清心安神的特性,能有效緩解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
此外,檀香還具備解毒消腫的功效,可幫助治療因熱毒引起的瘡瘍腫毒等症狀。因此,將檀香加入水瓢丸中,可增強其疏肝理氣、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病症。
水瓢丸方劑中包含茯苓,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水瓢丸主治小便不利、水腫、腳氣等濕濁內停之證,茯苓在此方中起著健脾利濕,促進水液代謝的作用,有助於消除水腫,改善小便不利等症狀。
二、 寧心安神: 茯苓還具有寧心安神之功效,水瓢丸中常配伍其他安神藥物,如酸棗仁、柏子仁等,茯苓的加入有助於增強寧心安神之效,從而改善因濕濁內停導致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
水瓢丸中加入麝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味辛,歸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之效。水瓢丸多用於治療神志昏迷、中風不語等症狀,麝香能開通心竅,促進神志清醒。
- 消腫止痛: 麝香還具有一定的消腫止痛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減輕局部疼痛。水瓢丸中加入麝香,可以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主治功效
水瓢丸主治功效分析
水瓢丸,一方出自《是齋百一選方》,一方見於《奇效良方》,其組成為烏梅肉、甘草、大青鹽、乾木瓜、檀香、白茯苓,並以少量麝香為引,煉蜜為丸。本方在古代主要用於治療冒暑所致之疾患,其主治功效可歸納為「解暑毒、止煩渴」。
治療原理分析:
清熱解毒,祛暑邪:
- 暑邪的致病特點: 暑邪為陽邪,易傷津耗氣,故見煩渴、倦怠等症狀。
- 方中藥物的針對性:
- 烏梅肉: 味酸澀,能收斂生津,同時具有解毒之效,可對抗暑邪之侵犯,並補充因暑熱耗散之津液。
- 大青鹽: 鹹寒,能清熱瀉火,消炎殺菌,並能利尿通便,將體內暑邪及代謝產物排出體外。
- 麝香: 辛溫,少量使用,其開竅醒腦之性,可使鬱滯之邪氣疏散,並可散寒止痛,緩解因暑邪引起的頭痛不適。
生津止渴,緩解煩渴:
- 煩渴的成因: 暑邪耗傷津液,導致口渴、煩躁等症狀。
- 方中藥物的配合:
- 烏梅肉: 酸味能生津,收斂之性能止渴,且能保護津液。
- 甘草: 味甘,能調和藥性,並具有益氣生津之功,可輔助烏梅肉加強生津止渴之效。
健脾化濕,舒筋活絡:
- 暑邪的兼夾: 夏季多雨潮濕,暑邪易與濕邪結合,導致脾胃功能失調。
- 方中藥物的作用:
- 乾木瓜: 味酸,能健脾化濕,疏通經絡,可緩解暑濕引起的脘腹不適、肢體困重等症狀。
- 白茯苓: 甘淡,能利水滲濕,健脾和胃,可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促進體內濕邪排出,減少暑濕之害。
- 檀香: 行氣止痛,能疏通氣機,緩解因暑濕引起的氣滯不暢,並可安神定志,有助於緩解煩躁不安。
總結:
水瓢丸以烏梅肉為君藥,其酸澀之性收斂生津,並解暑毒;輔以甘草之甘緩調和藥性,並益氣生津;佐以大青鹽清熱解毒,利尿通便,助邪外出;再以木瓜、茯苓健脾化濕,檀香理氣止痛,共奏清暑解毒、生津止渴、健脾化濕之效。少量麝香辛溫走竄,開竅醒腦,使藥效更為迅捷。全方配伍精當,針對暑邪之病機,能有效緩解冒暑所致的煩渴、倦怠等不適。
本方以含化或溫水送服之法,緩慢發揮藥效,更利於藥物充分吸收,並可有效保護脾胃,更顯其針對暑熱的獨到之處。
傳統服藥法
丁香枝杖1兩,甘草半斤(炙),白梅肉3兩(為末),烏梅肉1斤,紫蘇葉(去土)3兩,檀香半兩,麝香1字。
消暑毒。
上為細末,蒸熟藥木瓜兩枚,同蜜拌和為丸,如彈子大。
每服1丸,溫熟水嚼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冒暑毒。
- 本方中的烏梅、甘草、大青鹽、木瓜、檀香、茯苓、麝香等均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水瓢丸,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十五引《瑣碎錄》。 組成:百藥煎、臘茶各等分。 主治:消暑止渴。主治:暑渴。
水瓢丸, 出處:《百一》卷七。 組成:烏梅肉4兩,甘草2兩,青鹽2兩,乾木瓜1兩,檀香1兩,白茯苓1兩,麝香3錢半(蜜煉過,随藥加減使)。 主治:解煩渴。主治:冒暑毒。
水瓢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一七引《衛生家寶》。 組成: 水瓢丸(《普濟方》卷一一七引《衛生家寶》。)出處:《普濟方》卷一一七引《衛生家寶》。組成:丁香枝杖1兩,甘草半斤(炙),白梅肉3兩(爲末),烏梅肉1斤,紫蘇葉(去土)3兩,檀香半兩,麝香1字。主治:消暑毒。 。 主治:消暑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