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大豆酒主治功效分析
大豆酒一方,在歷代醫籍中應用廣泛,主治病症多樣,然其核心治療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祛風散寒,通經活絡:
大豆酒首見於治療產後中風,如《千金大豆酒》記載:「產後中風,腰背強痛,煩熱苦渴,頭身皆重,此因風冷及傷寒所致。」產後氣血虧虛,腠理疏鬆,易感風寒之邪,導致經絡阻滯,氣血運行不暢。大豆炒製後,其性溫,能祛風散寒,而酒性辛溫,有活血通絡之效,二者合用,可溫經散寒,通利經絡,從而緩解產後中風引起的腰背強痛、頭身重痛等症狀。此亦可推及治療其他風寒痹痛之證,如《聖濟總錄》記載大豆酒可治「中風口噤,或傷風濕,身體𤸷痹」。
二、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大豆酒亦用於治療熱毒風腫成疽,《聖濟總錄》記載:「治熱毒風腫成疽,日夜熱痛。」此類病症多由熱毒壅盛,氣血凝滯所致。大豆酒雖性溫,但炒製後可減其溫燥之性,且酒本身具有活血化瘀之功,可促進局部氣血運行,消散癰疽腫痛。此外,酒亦有行藥勢之效,可助藥力直達病所。
三、調經養血,補益肝腎:
部分醫籍記載大豆酒可治療月經不調,如《醫心方》引《千金方》雲:「治月水不調,或在月前,或在月後,或多,或少。乍去乍來……又方:地黃酒及大豆酒亦佳。」月經不調多與肝腎不足、氣血失調有關。大豆本身具有補益肝腎、養血調經之功,而酒可助藥力,溫通經脈,故大豆酒可用於治療月經不調,尤其適用於虛寒性月經不調。
四、開竅醒神,治療卒中:
大豆酒還可用於治療卒中,如《養老奉親書》記載:「治老人卒中風,口噤,身體反張,不語。」《醫學入門》亦云:「治卒中風,口噤,身體反張,不語。」卒中多由氣血逆亂,矇蔽清竅所致。大豆酒辛溫通利,可振奮陽氣,活血通絡,開竅醒神,故可用於治療卒中引起的口噤、肢體僵硬、不語等症狀。對於口噤者,可撬開牙關灌服。
綜上所述,大豆酒一方,其治療原理主要在於:
- 溫通經絡: 藉由大豆與酒的溫熱之性,祛除風寒濕邪,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
- 活血化瘀: 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滯,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 補益肝腎: 滋養肝腎,調和氣血,改善月經不調等婦科問題。
- 開竅醒神: 振奮陽氣,開通閉塞的清竅,用於治療卒中等急症。
大豆酒的應用範圍廣泛,可靈活運用於多種病症,其療效亦得到歷代醫家的肯定。
傳統服藥法
大豆5升(熬令黃黑)。
以酒5升漬,取汁,以物強發口而灌之。取汗。
}豆淋酒(《證類本草》卷二十五引《產書》)、豆淋紫酒(《衛生家寶產科備要》卷七)。《千金》本方用法:炒豆令焦,以酒淋汁頓服;豆熬,搗末,熟蒸,以酒淋之溫服。《衛生家寶產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使用前應先諮詢醫生,以免影響健康。
- 慢性病患者:心臟病、肝病、腎病等患者宜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避免自行服用。
- 飲食禁忌:服用期間忌食辛辣、油膩及生冷食物,以免影響藥效。
- 副作用:如出現過敏或不適等反應,應立即停止使用並就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豆酒,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九。 組成:大豆(緊小者)3升,麻子仁(研碎)3升,烏蛇1條(去頭尾皮骨,重4兩,捶碎)。 主治:熱毒風腫成疽,日夜熱痛。
大豆酒, 出處:《肘後方》卷三。 組成:大豆5升(熬令黃黑)。 主治:中風口噤口,身體強直,角弓反張;風濕頑痹:頭風;婦人産後中風諸病。卒中風,口噤不開。卒中風,口歪;頭破腦出,中風口噤。陰證急傷寒。頭風;傷風濕,身體痹。陰毒腹痛,小便尿血,婦人産後一切中風諸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