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耳達鬱湯

聰耳達鬱湯

CONG ER DA Y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4

熱/寒比例

極寒 (0.1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肺經 19%
心經 15%
脾經 11%
胃經 11%
膽經 8%
腎經 4%
三焦經 4%
肝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膽經
腎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聰耳達鬱湯」方劑中使用桑葉,主要是因為其具有疏風清熱、涼血明目之功效。桑葉性寒味甘,入肺經,能清肺熱、散風熱,對於因風熱上擾所致的耳鳴、耳聾、頭昏腦脹、鬱悶不舒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桑葉還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因血熱引起的耳鳴、耳聾等症。因此,在「聰耳達鬱湯」中加入桑葉,可起到清熱解鬱、明目聰耳的作用,達到治療耳鳴、耳聾等症的效果。

聰耳達鬱湯方劑中包含夏枯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清熱利濕: 夏枯草性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有清肝熱、散結消腫的功效,可有效疏肝解鬱,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耳鳴、耳聾、頭暈等症狀,同時可清熱利濕,改善因濕熱內蘊引起的耳痛、耳癢等不適。
  2. 改善耳部病變: 夏枯草對於耳部病變也有一定的療效,可治療耳聾、耳鳴、耳痛等症狀,且能改善耳周組織的炎症,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聰耳達鬱湯」中加入竹茹,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清熱化痰: 竹茹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嘔止渴的功效。方劑中加入竹茹,可以有效清除因熱痰阻滯耳竅而引起的耳鳴、耳聾等症狀,並改善頭昏腦脹、心煩意亂等鬱悶之症。

2. 和胃降逆: 竹茹能和胃降逆,對於因胃氣上逆引起的耳鳴、耳聾也有很好的療效。同時,竹茹也能緩解因痰熱內擾所致的嘔吐、反胃等症狀,幫助患者舒緩不適,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聰耳達鬱湯中包含梔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解鬱安神:梔子性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解鬱安神之效。聰耳達鬱湯多用於治療肝鬱氣滯、心煩不眠、耳鳴耳聾等症狀,梔子能清解肝膽之火,疏通鬱結,使心神安寧,改善耳鳴耳聾。
  2. 涼血止血,消腫止痛:梔子亦具涼血止血、消腫止痛之效。若耳鳴耳聾伴隨耳痛、耳出血,梔子能清熱涼血,止血止痛,緩解症狀。

總而言之,梔子在聰耳達鬱湯中起到清熱瀉火、解鬱安神,以及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的作用,為治療肝鬱氣滯、心煩不眠、耳鳴耳聾等症狀提供重要輔助。

聰耳達鬱湯中使用生地黃,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

  1. 滋陰清熱: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除煩之效。耳鳴、頭暈目眩、心煩失眠等症狀,多因心肝火旺或陰虛火旺所致,生地黃可滋陰降火,緩解這些症狀,達到清熱解鬱的效果。
  2. 養血安神: 生地黃具有養血生津、補益精血的功效。耳鳴、頭暈目眩等症狀,也可能與血虛精虧有關,生地黃可補益精血,改善血液循環,使耳聰目明,安神定志。

「聰耳達鬱湯」中加入女貞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補肝腎,益精明目:女貞子性涼,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之效。肝腎精血充足,則耳聰目明,神志清醒,有助於改善因肝腎虧虛導致的耳鳴、頭昏、失眠等症狀。
  2. 舒肝解鬱,寧心安神:女貞子亦能疏肝解鬱,寧心安神。肝鬱氣滯,則容易導致情緒不佳,心神不安,影響聽力及睡眠。女貞子有助於疏解肝鬱,寧心安神,改善情緒,進而促進聽力恢復。

聰耳達鬱湯中包含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聰耳達鬱湯中可能包含一些較為峻猛的藥材,加入甘草可以中和藥性,防止藥物過於燥烈,避免對身體造成負擔。
  2. 補益脾胃: 甘草具有健脾益氣、緩解脾胃虛弱的功效。聰耳達鬱湯可能因症狀而需要一些較為滋補的藥材,甘草可以幫助補益脾胃,增強身體的消化吸收能力,使藥效更好地發揮。

聰耳達鬱湯中加入石菖蒲,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開竅醒神,化痰開竅: 石菖蒲味辛、性溫,入心、脾、胃經,具有開竅醒神、化痰開竅的功效。其揮發油中的α-蒎烯、β-蒎烯等成分,可通過嗅覺刺激神經系統,達到醒腦提神之效。同時,石菖蒲也能化解痰濁阻滯,使頭腦清醒,有助於改善因痰濁矇蔽心竅導致的耳鳴、耳聾、頭昏等症狀。
  2.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 石菖蒲亦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功效,能緩解因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情緒不佳等症狀。此功效能輔助其他藥材,共同改善耳鳴、耳聾與情緒低落相關的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聰耳達鬱湯」主治「黃耳傷寒」後期,火熱毒邪雖已清解,但仍遺留耳鳴、耳閉症狀者。「黃耳傷寒」為中醫病名,指因熱毒壅阻耳竅所致之耳部紅腫熱痛,甚則化膿,伴寒熱頭痛等外感熱病症狀。此方針對餘熱未清、鬱火未盡,導致耳竅氣機不暢、清陽不升,故以「清肅余熱」為主,兼顧疏達鬱滯、聰耳通竅。


組成邏輯及治療原理

  1. 清熱瀉火,透解鬱熱

    • 冬桑葉、夏枯草、焦山梔:桑葉輕清宣散,善清頭目風熱;夏枯草清肝瀉火,散結解鬱;山梔清三焦鬱火,尤擅瀉心肝之熱。三藥合用,透解上焦鬱熱,防殘火復燃。
    • 碧玉散(滑石、青黛、甘草):清利濕熱,導火下行,使邪從小便出。
  2. 滋陰涼血,固護陰液

    • 鮮生地、女貞子:生地涼血養陰,清熱生津;女貞子滋補肝腎,防熱邪傷陰。熱病後期陰液易耗,此二藥可養陰扶正。
  3. 化痰通竅,調暢氣機

    • 鮮竹茹:清熱化痰,通絡開鬱,助耳竅氣機流通。
    • 鮮石菖蒲汁(衝服):芳香開竅,化濕豁痰,專治耳聾耳鳴,為「通耳竅」要藥。
  4. 調和藥性,緩急和中

    • 生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兼緩梔子、夏枯草之寒涼。

整體方義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清餘熱、達鬱火」為核心,結合透散、滋養、通竅三法:

  • 清透並行:桑葉、山梔透熱外達,夏枯草散肝經鬱火,避免熱邪內伏。
  • 通補兼施:竹茹、菖蒲化痰通絡以開閉塞,女貞子、生地滋陰防燥,標本兼顧。
  • 氣血同調:碧玉散清利濕熱,導火下行;菖蒲辛散升發,助清陽上榮耳竅。

適用於熱病後耳鳴閉塞屬「餘熱夾鬱」之證,既防死灰復燃,又調暢氣機以復耳竅清明。

傳統服藥法


冬桑葉2錢,夏枯草2錢,鮮竹茹2錢,焦山梔2錢,碧玉散2錢,鮮生地2錢,女貞子3錢,生甘草4分,鮮石菖蒲汁4匙(衝)。
清肅余熱。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味寒涼,體質虛寒者慎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耳鳴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

相同名稱方劑


聰耳達鬱湯,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成:冬桑葉2錢,夏枯草2錢,鮮竹茹2錢,焦山梔2錢,碧玉散2錢,鮮生地2錢,女貞子3錢,生甘草4分,鮮石菖蒲汁4匙(衝)。 主治:清肅餘熱。主治:黃耳傷寒。火清毒解,尚覺耳鳴時閉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