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傷八味散

打傷八味散

DA SHANG BA WE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5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肺經 19%
心經 19%
肝經 19%
大腸經 9%
腎經 4%
胃經 4%
脾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腎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打傷八味散是一個傳統的中藥方劑,常用於治療外傷及改善淤血情況。其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天南星具有祛痰、散結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由於損傷導致的局部腫脹和淤血。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加速受傷部位的康復。

其次,天南星中的活性成分能夠抗炎,減少組織的發炎反應,從而降低疼痛感。這對於外傷後的疼痛管理尤為重要。

此外,天南星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一種具有“溫”性質的藥材,能夠調和脾胃,促進全身的氣血運行,從而有助於整體的身體恢復。

綜上所述,天南星在打傷八味散中的使用,主要是為了提升方劑的療效,促進受傷部位的癒合,減輕疼痛與腫脹,並改善整體的身體狀況。

打傷八味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外傷及其引起的疼痛。該方劑中的烏頭(或稱烏頭根)是屬於典型的中藥材,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如烏頭鹼等,具有良好的鎮痛和消炎效果。

烏頭的苦味與溫性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滯,從而能夠有效緩解外傷後的疼痛和腫脹。此外,烏頭還能夠活血化瘀,對於淤血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的療效。因此,添加烏頭至打傷八味散中,能夠增強方劑的療效,使其在處理打傷後的疼痛及恢復過程中更為顯著。

然而,烏頭的毒性不容忽視,使用時須謹慎,遵循師傅指導,因此在成方應注意用量及配伍的平衡,以發揮其最佳的治療效果。總之,烏頭在打傷八味散中的使用,是基於其獨特的功效與治療特點。

打傷八味散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腫止痛: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腫止痛的功效。打傷後常伴隨瘀腫疼痛,半夏能有效消散瘀血腫脹,緩解疼痛。
  2. 化瘀生肌:半夏還具有化瘀生肌的作用,可促進傷口癒合,減少感染。對於跌打損傷導致的皮肉損傷,半夏有助於傷口快速修復。

因此,打傷八味散中加入半夏,不僅能消腫止痛,還能促進傷口癒合,起到綜合治療的作用。

打傷八味散中包含紅花,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其藥理作用主要表現在活血化瘀、通經止痛、消腫止痛等方面。對於外傷引起的瘀血腫痛,紅花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並減輕疼痛。

此外,紅花還能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退,加速傷口癒合。因此,在打傷八味散中添加紅花,能夠有效緩解外傷導致的瘀血腫痛,促進傷勢恢復。

打傷八味散中加入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肺、大腸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造成的瘀血腫痛,桃仁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緩解疼痛。
  2. 消腫止痛:桃仁亦有消腫止痛的作用,能有效緩解跌打損傷引起的腫脹、疼痛等症狀。其活血化瘀的功效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炎症消退,減輕疼痛。

打傷八味散中包含杏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肺止咳,化痰散結: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散結的功效。打傷常伴隨氣血瘀滯,導致肺氣不通,出現咳嗽、痰多等症狀。杏仁能疏通肺氣,利於痰液排出,緩解咳嗽。
  2. 消腫止痛: 杏仁具有一定消腫止痛的作用,可以幫助緩解跌打損傷導致的局部腫痛。

因此,打傷八味散中加入杏仁,可以有效改善打傷導致的咳嗽、痰多、腫痛等症狀,起到潤肺止咳、消腫止痛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打傷八味散」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專治「跌撲打傷未破皮者」,主要針對外力撞擊、挫傷所致之局部瘀血腫痛,尤其強調表皮完整者方可使用。其作用機制以外敷為主,通過藥物滲透,促使皮下瘀血消散,達到消腫止痛之效。觀察敷藥後皮膚呈青紫色,即為藥力作用之標誌,顯示局部氣血運行被激活,亦反映藥物辛散溫通之特性。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行氣活血、散瘀消腫

    • 紅花、桃仁:為活血化瘀要藥,桃仁兼能潤燥,針對瘀血導致的腫痛,改善局部循環。
    • 生桅子(應為山梔子):清熱涼血,輔助消散瘀熱,防止瘀久化熱,且具消腫之效。
  2. 溫通止痛、散結逐瘀

    • 生川烏、生草烏:大辛大熱,具強力溫經散寒、止痛作用,尤善治寒濕瘀阻之痛症。然其生用毒性劇烈,外敷可透過皮膚緩釋藥性,直接作用於患處。
    • 生南星、生半夏:均為天南星科有毒藥物,生用外敷能散結消腫、止痛,借助其辛烈之性穿透皮下,瓦解瘀滯。
  3. 軟堅散結、助藥滲透

    • 杏仁:富含油脂,能潤燥軟堅,輔助其他藥物滲透,同時輕微活血。
    • 生糍粑:作為賦形劑,黏稠質地有助藥物附著皮膚,緩釋藥性,兼有輕微溫通效果。

三、方劑配伍特點
全方以「生用」藥物為主,取其藥性峻猛,外敷時以毒性攻逐瘀血。生烏頭、南星、半夏等配伍,形成強效止痛散結組合;搭配活血化瘀之桃仁、紅花,層次分明。梔子清熱涼血,既制約諸藥溫燥之性,又防瘀血化熱。整體以外敷局部為途徑,避開內服毒性,集中藥力於患處,體現「峻藥緩攻」之思路。

四、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透過辛溫毒烈之品,刺激皮膚並深入筋肉,促使皮下瘀血分解吸收,同時抑制疼痛信號傳遞。皮膚青紫反應可能是藥物刺激微血管擴張或輕度淤血的表現,間接加速代謝廢物清除。適用於「氣滯血瘀」為主之閉合性損傷,屬中醫「以毒攻毒」、「辛溫開泄」的具體運用。

傳統服藥法


生桅子1斤,生南星4兩,生草烏4兩,生川烏4兩,生半夏4兩,紅花4兩,桃仁6兩,杏仁6兩。
上為細末。
依傷處之大小,酌量用藥之多少。每次約用藥末8錢或1兩,用生糍粑搗勻,量傷處大小敷之,約敷24小時,以皮膚現青色或紫色為度。如傷久者,可敷48小時。
己破皮出血者忌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用量宜慎。

相同名稱方劑


打傷八味散,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沙市方)。 組成:生桅子1斤,生南星4兩,生草烏4兩,生川烏4兩,生半夏4兩,紅花4兩,桃仁6兩,杏仁6兩。 主治:跌撲打傷未破皮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