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搐鼻奪命散」方劑中使用「蔓荊子葉」,主要基於其清熱解表,疏風止痙的功效。
蔓荊子葉味辛,性涼,入肝、肺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止痙的效果。對於因風熱上擾所致的鼻竅不通、頭昏目眩、抽搐痙攣等症狀,蔓荊子葉能有效清熱解表,疏散風邪,緩解痙攣,起到止痙安神的作用。因此,在「搐鼻奪命散」中使用蔓荊子葉,可以有效緩解因風熱所致的鼻竅不通、抽搐痙攣等症狀,起到清熱解表,疏風止痙的功效。
「搐鼻奪命散」方中加入石菖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開竅醒神: 石菖蒲味辛、性溫,入心、脾、腎經,具有開竅醒神、化濕止嘔、通經活絡的功效。對於中風昏迷、痰濁矇蔽、神志不清等症狀,石菖蒲能起到醒腦開竅的作用,幫助患者恢復神志。
- 化痰開竅: 方中加入石菖蒲,還能起到化痰開竅的作用。石菖蒲能化解痰濕,清熱解毒,對於痰濁阻滯、鼻竅不通、呼吸困難等症狀,具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搐鼻奪命散」中包含「谷精草」,這是有其藥理學依據的。
谷精草味甘、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其主要成分為谷精草鹼,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鼻腔炎症,減輕鼻塞、流鼻血等症狀。
由於「搐鼻奪命散」主要針對鼻腔疾患,而谷精草恰好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對於治療鼻腔炎症、鼻塞、流鼻血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因此被納入方劑組成。
搐鼻奪命散方中加入薄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清熱解毒,開竅醒神: 薄荷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開竅醒神等功效。方中加入薄荷,可以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幫助患者清醒,改善意識模糊、昏迷等症狀。
二、 通竅止痛,改善鼻塞: 薄荷有通竅止痛之效,可以改善鼻塞不通、鼻腔疼痛等症狀。方中加入薄荷,可以幫助患者呼吸順暢,減輕鼻塞引起的痛苦。
搐鼻奪命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通竅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行氣、通竅止痛之效。搐鼻奪命散主要用於治療鼻塞、鼻淵等症,川芎可有效疏通鼻竅,改善鼻塞症狀,並減輕疼痛。
- 引藥上行: 川芎氣味芳香,能引藥上行,有助於其他藥物更有效地作用於鼻竅。此外,川芎亦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鼻腔局部血液供應,進一步提高藥效。
搐鼻奪命散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藜蘆。藜蘆具有強烈的藥理作用,主要用於清熱解毒、豁痰止咳。在古代醫學中,藜蘆常被用來治療痰濁堵塞所引起的各種疾病,尤其是那些伴隨呼吸困難的重症情況。
藜蘆的主要成分包括生物鹼和揮發油,能夠有效地刺激呼吸中樞,通過擴張支氣管來改善氣體交換,適合用於搐鼻奪命散中,以便迅速緩解由於鼻塞引起的呼吸問題。此外,藜蘆的解毒作用使其能夠用來對抗由毒素或邪氣引發的緊急病症,提升患者的生存機會。藜蘆的獨特功效,使得這一方劑能夠在急救及中毒等危急情況下發揮其重要作用,強調了中藥在急救醫療中的意義與價值。
「搐鼻奪命散」方劑中含有「細辛」,其作用與方劑名稱所指的「搐鼻」症狀息息相關。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發散風寒、通竅止痛的功效。其辛溫之性可以溫散寒邪,打開鼻竅,對於因風寒入侵鼻竅所致的鼻塞、流涕、鼻癢、打噴嚏等「搐鼻」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細辛配合方劑中的其他藥物,可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療「搐鼻」症狀,並達到「奪命」之效,即快速解除病患痛苦。
主治功效
搐鼻奪命散主治功效分析
《濟陽綱目》中記載「搐鼻奪命散」主治「陰證及中風不省人事」,可見其藥力峻猛,故有「奪命」之名。分析其藥物組成,可深入理解其治療原理。
藥物組成與功效:
- 蔓荊子葉: 具清熱解毒、疏風止痛之效。本方中,其主要作用在於清除體內風熱,緩解因熱邪引起的頭痛、肢體疼痛等症狀。
- 石菖蒲: 其性味辛溫,能開竅豁痰、醒腦安神。中風患者常有痰涎壅塞,導致神志不清,石菖蒲能開竅醒神,化痰濁,使神志恢復。
- 膝精草: 具有明目退翳、清熱解毒的功效。本方中或輔助其他藥物以清解體內熱毒,並可能對部分眼疾有緩解作用,符合古文所述「諸般眼疾暴發者」。
- 薄荷: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與蔓荊子葉協同,能散表邪,清頭目,緩解頭痛、昏沈等不適。
- 川芎: 活血行氣、調經止痛。中風患者常有氣血瘀滯,川芎能活血通絡,促進氣血循環,使瘀滯得以緩解。
- 藜蘆: 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其性峻猛,主要作用在於發散表邪,使體內寒邪外散,並能宣通肺氣,緩解呼吸困難等症狀。
- 細辛: 散寒止痛,引藥入經。其性辛溫,能溫經散寒,止痛,並能引導其他藥物直達病所,增強療效。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以上藥物分析,「搐鼻奪命散」的治療原理可概括為:
- 開竅醒神,化痰散瘀: 石菖蒲為主,搭配川芎,能開竅醒神,清除痰濁,促進氣血循環,解除因痰瘀導致的神志不清等症狀。
- 祛風散寒,清熱解毒: 蔓荊子葉、薄荷、藜蘆、細辛等藥物協同,能發散表邪,祛除風寒,同時清解熱毒,解除因風寒或風熱引起的病症。
- 引經止痛,兼顧眼疾: 細辛能引藥入經,直達病所,加強藥效;膝精草則輔助清解熱毒,並可能緩解部分眼疾,與古文所述「諸般眼疾暴發者」相符。
主治病證分析:
根據古文記載,「搐鼻奪命散」主治「陰證及中風不省人事,口眼斜,痰涎壅塞,半身偏廢;及卒中風癇,即陰證傷寒,手指青冷,諸般眼疾暴發者。」,可見其針對:
- 中風不省人事: 由於痰瘀阻滯、氣血不暢,導致神志不清,本方以開竅醒神、化痰散瘀為主要治療方向。
- 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這些皆是中風後遺症,本方以活血通絡、祛風散寒為治療原則。
- 痰涎壅塞: 本方中石菖蒲具有化痰功效,可以改善痰涎壅塞的症狀。
- 卒中風癇: 可能是指中風後出現的抽搐等症狀,本方以疏風散寒、清熱解毒為主,緩解痙攣。
- 陰證傷寒: 指寒邪入侵導致的證候,本方溫經散寒,可解除寒邪引起的病症。
- 手指青冷: 指陰寒內盛,肢體末端血運不佳,本方溫散寒邪,改善氣血循環。
- 諸般眼疾暴發者: 膝精草有明目之效,故此方對部分眼疾可能有緩解作用。
總結:
「搐鼻奪命散」以其辛溫發散之性,針對中風、陰證等重症,以開竅醒神、化痰散瘀、祛風散寒、清熱解毒為主要治療手段,具有較強的藥力。但此方性峻猛,應謹慎使用。
傳統服藥法
蔓荊葉4錢,石菖蒲4錢,谷精草4錢,東平薄荷4錢,芎藭2錢半,藜蘆2錢,細辛2錢半。
上為細末。
先令患者吃蔥茶1盞,後噙水在口,卻用手捻藥末少許搐入鼻內;如手不可動,以葦管吹入。即時痰唾涕噴,隨時見效、如3次吹藥不涕噴,其病難治,以順氣之藥,服之為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搐鼻奪命散, 出處:《普濟方》卷八十八引《德生堂方》。 組成:蔓荊葉4錢,石菖蒲4錢,谷精草4錢,東平薄荷4錢,川芎2錢半,藜蘆2錢,細辛2錢半。 主治:中風不省人事,口眼歪斜,痰涎壅塞,半身偏廢;及卒中風癇,即陰證傷寒,手指青冷,諸般眼疾暴發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