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物湯

SAN W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21

熱/寒比例

(0.3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75%
脾經 25%
肺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三物湯中加入桑白皮,主要基於其清肺降氣之功效。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利水消腫等作用。

三物湯主要用於治療肺熱咳嗽,桑白皮可以清熱解毒,宣肺止咳,有效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同時,桑白皮也能利水消腫,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清熱化痰、降氣止咳之目的。

三物湯的組成中包含百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肺止咳: 百部性甘、微溫,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平喘之效。三物湯主要用於治療燥熱咳嗽、咽喉幹癢等症,百部可滋潤肺燥,緩解咳嗽症狀,並能化解痰液,利於咳出。
  2. 殺蟲止癢: 百部同時具有一定的殺蟲止癢功效,可有效治療因蟲咬引起的皮膚瘙癢、濕疹等疾病。三物湯中加入百部,既能潤肺止咳,又能消滅病原,達到治標治本的效果。

因此,百部作為三物湯的組成藥材,既能潤肺止咳,又能殺蟲止癢,對於治療相關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三物湯的組成中,包含馬兜鈴,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馬兜鈴性寒,味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清肺熱、解毒消腫,用於治療熱毒壅肺所致的咳嗽、喘促、胸悶等症。
  2. 利水消腫:馬兜鈴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三物湯中,馬兜鈴與其他藥物相配伍,可發揮協同作用,加強其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然而,馬兜鈴含馬兜鈴酸,長期服用會造成腎臟損傷,因此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主治功效


三物湯主治功效分析

一、古方三物湯

組成:

  • 桑白皮:清肺止咳,利尿消腫。
  • 百部:潤肺止咳,殺蟲解毒。
  • 馬兜鈴:止咳平喘,化痰散結。

主治:

  • 大人、小兒久嗽。

治療原理:

此方以桑白皮、百部、馬兜鈴三味藥為主,針對久咳症狀。桑白皮清瀉肺熱,百部潤肺下氣,馬兜鈴清肺降氣、化痰止咳。三藥合用,共奏清肺潤肺、降氣止咳之效,適用於肺熱、肺燥或肺氣上逆所致的久咳不止。

二、現代文獻中的三物湯

現代文獻中,「三物湯」之名多指以厚朴、枳實、大黃為主要成分的方劑,與上述古方組成及主治皆不同。以下分析基於現代文獻中的三物湯。

組成:

  • 厚朴:行氣、燥濕、消積、除脹滿。
  • 枳實:破氣、消積、化痰、除痞滿。
  • 大黃:瀉熱通便、破積滯、行瘀血。

主治:

  • 腹滿、腹痛、大便祕結。
  • 支飲胸滿,心下痛而大便不通者。
  • 裡急後重。

治療原理:

此方以厚朴、枳實、大黃三味藥為主,針對腹滿、腹痛、便祕等症狀。厚朴行氣除滿,枳實破氣消痞,二者合用可有效緩解腹脹、腹痛;大黃瀉下通便,清除腸胃積滯。三藥合用,具有行氣、破積、通便的功效,適用於陽明腑實證,以及痰飲、宿食等導致的氣機阻滯、腑氣不通。

三、不同「三物湯」的比較

古方三物湯與現代文獻中的三物湯雖然同名,但組成、主治、治療原理均不相同。

  • 古方三物湯: 針對肺系疾病,以止咳為主要功效。
  • 現代文獻中的三物湯: 針對脾胃疾病,以行氣通便為主要功效。

因此,在使用「三物湯」時,應根據具體方劑組成及主治進行辨證施治。

四、與其他方劑的關係

在現代文獻中,三物湯常與小承氣湯、厚朴七物湯、厚朴大黃湯等方劑相提並論。

  • 與小承氣湯: 三物湯與小承氣湯組成相同,但藥物比例不同。三物湯以厚朴為君,重在行氣;小承氣湯以大黃為君,重在通便。
  • 與厚朴七物湯: 厚朴七物湯是在三物湯的基礎上加入桂枝、甘草、生薑、大棗,兼顧表證及裡證,適用於腹滿、發熱、大便不通且伴有表證者。
  • 與厚朴大黃湯: 厚朴大黃湯與三物湯組成相同,但比例不同,且應用於支飲胸滿證。

五、總結

三物湯是一個多義詞,在古代和現代文獻中指代不同的方劑。古代三物湯主治久咳,現代文獻中的三物湯主治腹滿、腹痛、便祕等症狀。三物湯的應用需根據具體組成和主治進行辨證施治,並注意與相關方劑的區別。

傳統服藥法


茵陳蒿3錢,梔子2錢,黃連2錢。
水2鐘,煎8分,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心絞痛肺結核原發性高血壓胃及十二指腸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胃腸出血血尿月經稀少閉經黃熱病腹瀉小便顏色偏黃皮膚顏色發黃

相同名稱方劑


三物湯, 出處:《普濟方》卷二八六。 組成:牡蠣、大黃、山梔子各等分。 主治:便癰。

三物湯, 出處:《普濟方》卷三三三。 組成:人參1兩,茯苓1兩,白朮2兩。 主治:月經不行,四肢虛腫。

三物湯, 出處:《良朋匯集》卷二。 組成:茵陳蒿3錢,梔子2錢,黃連2錢。 主治:黃疸,大便自利而黃。

三物湯, 出處:《赤水玄珠》卷七。 組成:桑皮(蜜炙)、百部根、馬兜鈴各等分。 主治:大人、小兒久嗽。

三物湯, 出處:《雞峰》卷十七。 組成:桂2分,白朮2分,枳實半分。 主治:妊娠心痛,及心中痞,諸逆懸痛。

三物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一。 組成:薄荷1握(銼),人參半兩(銼),生薑(切)1分。 主治:傷寒3-4日,服撩膈湯吐後,頭痛,壯熱未退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