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參丸

XUAN CA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7

熱/寒比例

極寒 (0.15)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0%
肝經 25%
肺經 15%
胃經 15%
心經 15%
腎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玄參丸以玄參為主要藥材,原因如下:

  1. 藥性相符: 玄參味甘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滋陰降火之效。此方以玄參為主,可針對熱毒熾盛、陰虛火旺等症狀,發揮清熱瀉火、滋陰降燥的作用。
  2. 臨牀驗證: 玄參丸在臨牀應用中,已證實對治療熱病、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瘡瘍腫毒等症狀有效。玄參作為方劑的核心藥材,發揮著關鍵作用,使藥效更佳。

玄參丸中加入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熄風止痙: 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熄風止痙之效。玄參丸主治熱毒熾盛、風火上炎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全蠍能配合玄參等藥材清熱解毒,並能熄滅風火,止痙攣。
  2. 通絡止痛: 全蠍具有通絡止痛之效。玄參丸中常加入其他通絡止痛藥材,如川芎、丹參等,全蠍可協同這些藥材,增強通絡止痛的效果,緩解疼痛,改善病症。

玄參丸為一方傳統中藥製劑,在其組成中包含玄參等多種中藥材,以及水銀這一成分。根據古代醫學理論,水銀被認為具有特殊的藥效,可用於治療某些特定病症。然而,現代醫學已明確指出,水銀及其化合物對人體有毒性,可能引發嚴重健康問題,包括神經系統損傷等。因此,現今的中醫臨床實踐中,已經極少使用含有水銀的藥物。

在傳統中醫藥方中使用水銀,主要是基於古人對於藥物性質及療效的理解。古時認為水銀具有清熱解毒、鎮靜安神的作用,適用於治療一些急重症狀。但由於其顯著的毒性,現代已不再推薦使用含水銀的藥物,並強調應遵循安全有效的治療原則。對於包含水銀的古方,現代中醫通常會進行調整或替換,以確保患者安全。

主治功效


玄參丸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古文內容分析

根據多部古籍記載,玄參丸的主治功效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 清熱解毒:玄參丸常用於治療肺臟積熱、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病症,包括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發背癰腫、丹石藥毒、皮膚瘡疹等。如《奇效良方》、《聖濟總錄》、《太平聖惠方》、《外科精義》等均有相關記載。
  2. 明目退翳:玄參丸對肺臟積熱導致的白睛腫脹、遮蓋瞳仁、赤澀疼痛有顯著療效。《奇效良方》、《太平聖惠方》、《證治準繩》等書中均有記載。
  3. 消腫散結:玄參丸可治療小兒胸間積熱毒、風氣不散、連項生惡核等症狀。《太平聖惠方》中有相關記載。
  4. 緩解驚風:玄參丸對小兒天瘹、驚風搐搦、牙關緊閉、口吐涎等症有一定療效。《太平聖惠方》中有相關記載。
  5. 緩解痘疹後餘毒:《證治準繩》記載玄參丸可治療疹痘後餘毒不散,遍身生瘡不已,有解毒之效。
  6. 緩解眼部不適:對於氣分隱伏之火,脾肺絡有濕熱所致的眼目沙澀昏痛,《四診抉微》、《身經通考》等書中也提到可用玄參丸治療。

治療原理分析

玄參丸的主要成分為玄參,其性味苦、甘、鹹,寒,歸肺、胃、腎經。玄參的主要功效為清熱涼血,滋陰降火,解毒散結。在玄參丸中,玄參作為君藥,發揮主要的清熱解毒、滋陰降火作用。

  • 針對肺臟積熱:玄參能清肺熱,配伍桑白皮、川升麻等藥物,加強清瀉肺熱的功效,從而治療肺熱引起的眼部症狀、口舌生瘡等。
  • 針對熱毒壅盛:玄參的解毒散結作用,配合方劑中的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治療癰腫瘡瘍等症狀。
  • 針對陰虛火旺:玄參滋陰降火,配合天門冬、麥門冬等滋陰藥物,可滋養陰液,降除虛火,治療陰虛火旺所致的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
  • 針對眼部不適:玄參能清肝明目,配伍車前子、羚羊角等藥物,可清瀉肝膽濕熱,從而緩解眼部沙澀昏痛等症狀。

總體而言,玄參丸是以玄參為核心,通過配伍不同藥物,針對不同的病因病機,發揮清熱解毒、滋陰降火、消腫散結等功效,從而治療多種熱性病症。

各古籍中玄參丸的具體藥物組成有所差異,但均以玄參為主藥,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

傳統服藥法


玄參1兩, 天門冬(去心,焙)1兩, 麥門冬(去心,焙)1兩。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每用1丸,綿裹含化咽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含有水銀,使用時應注意用量,避免過量使用。
  2. 本方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3.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牙齦腫脹痛扁桃腺炎排尿困難尿道炎原發性高血壓白喉前列腺增生麻疹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淋巴肉瘤及組織肉瘤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急性會厭炎口腔炎及相關病灶口瘡嘴破口角炎背部膿瘡腹瀉無尿及少尿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玄參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四。 組成:玄參1分,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甘草(生用)半分。 主治:纏喉風。

玄參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五。 組成:玄參半兩,乾蠍1分(微炒),水銀半兩。 主治:小兒天釣,驚風搐搦,牙關緊閉,口吐涎。

玄參丸, 出處:《聖惠》卷九十。 組成:玄參半兩,漢防己半兩,羌活半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木香半兩,梔子仁半兩,赤芍藥半兩,連翹1分,川升麻半兩,牛蒡子半兩(微炒)。 主治:小兒胸間積熱毒,風氣不散,連項生惡核,煩熱不止。

玄參丸, 出處:《聖惠》卷六十二。 組成:玄參1兩,川升麻3分,梔子仁半兩,黃芩1兩,黃耆3分(銼),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沉香3分,甘草半兩(生,銼),藍葉半兩,犀角屑3分,木通3分(銼),連翹3分,川芒消2兩。 主治:發背,及諸癰腫,大小便不通,心腹壅悶煩躁。

玄參丸, 出處:《聖惠》卷三十三。 組成:玄參1兩,決明子1兩,黃耆(銼)1兩,黃連(去須)1兩,青葙子1兩,露蜂房(微炒)1兩,漏蘆1兩,羚羊角屑1兩,蕤仁1兩半(湯浸,去赤皮),珍珠粉半兩,雄黃(細研)半兩,朱砂(細研)半兩。 主治:眼膿漏,眥頭赤癢,日夜出膿水不止。

玄參丸, 出處:《聖惠》卷六。 組成:玄參3分,羚羊角屑3分,木香3分,羌活3分,白鮮皮3分,沙參3分(去蘆頭),零陵香2分,檳榔3分,人參3分(去蘆頭),赤茯苓3分,黃耆3分,白芷3分,馬牙消3分,龍腦1分(研),麝香1分(研),鉛霜1分(研)。 主治:肺臟風毒,皮膚生瘡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