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壺丹

YU HU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29

熱/寒比例

偏寒 (0.66)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4%
腎經 14%
脾經 14%
肝經 14%
大腸經 14%
心經 7%
肺經 7%
三焦經 7%
小腸經 7%
胃經
腎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心經
肺經
三焦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玉壺丹是一種重要的中藥方劑,其中的硫磺成分佔有獨特的地位。硫磺在中醫理論中屬於寒熱的調和劑,具有散寒祛濕、通絡活血的功能。玉壺丹主要用於治療一些由內部寒濕引起的疾病,如關節疼痛、風濕痹痛等。硫磺的使用可以增強藥方的活血化瘀效果,改善氣血運行,從而緩解疼痛和不適感。

此外,硫磺還具備抗菌抗炎的特性,有助於清理體內的毒素,促進體內的代謝。這使得玉壺丹不僅可以緩解疼痛,還能改善整體健康狀態。選用硫磺作為方劑中的成分,體現了中醫對於藥材性能的深刻理解與應用的智慧。將其與其他中藥材相結合,形成協同效應,進一步增強方劑的臨牀效果,從而更有效地治療各種疾病。

玉壺丹中加入芒硝,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瀉熱通便,消腫止痛:芒硝味苦鹹,性寒,入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消腫止痛的功效。玉壺丹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腸胃實熱,導致的腹痛、便祕、口乾、咽痛等症狀。芒硝的瀉熱通便作用,可以清熱解毒,使熱邪下降,緩解腸胃實熱,達到止痛的效果。
  2. 引藥下行,提高藥效:芒硝性質滑利,可以引藥下行,使藥物更快、更有效地到達病竈部位。玉壺丹中其他藥物,如黃連、黃柏等,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芒硝的引藥下行作用,可以幫助這些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提高治療效果。

玉壺丹中加入綠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綠豆性寒,味甘,入脾、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玉壺丹常用於治療熱毒熾盛、心煩不寐、口渴咽乾等症狀,綠豆可輔助清熱解毒,降低體內熱毒。

2. 和解藥性:玉壺丹中可能含有較為燥熱的藥材,加入綠豆可以緩解藥性,避免燥熱傷陰,使藥效更加平和。綠豆的清熱解毒之性可以中和藥物可能帶來的副作用,使藥效更安全、有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玉壺丹主治功效分析

玉壺丹,又名扁鵲玉壺丹,是一個以硫磺為主藥的古老方劑。其組成、製法與主治功效,歷代醫家皆有論述,綜合分析如下:

組成與製法

玉壺丹主要成分為硫磺,依據不同典籍記載,其製法略有差異,但核心原則不變:

  • 主藥: 硫磺,一般用量為八兩。
  • 輔料: 麻油、桑條、水、豆腐、糯米粉等。
  • 製法: 將硫磺研碎,加入麻油微火熬煮,以桑條攪拌至硫磺溶化,傾入水中去除油麵,再將硫磺溶化,傾入豆腐內煮,最後加入糯米粉製成丸劑。亦有直接將硫磺研末,水泛為丸,或加入豬大腸內煮後,再以蒸餅為丸等不同製法。
  • 其他配伍: 亦有醫家將玉壺丹與其他方劑合用,如桂附地黃丸、補中益氣湯等,以增強療效。

主治功效

玉壺丹的主治功效,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溫陽散寒: 適用於命門火衰,陽氣暴絕所致的虛寒、水腫、寒中等症狀。如《疑難急症簡方》記載:「玉壺丹,即扁鵲玉壺丸也。治命火衰微,陽氣暴絕,及虛寒、水腫、寒中等候,服之神效。」 《臨證指南醫案》亦提及玉壺丹可治「元海陽虛」。

  2. 通腑行滯: 適用於腑陽不行所致的大便祕結。此類便祕多因年老體虛、陽氣不足,推動無力所致。 《類證治裁》指出:「腑陽不行,則用玉壺丹。」 《證治針經》亦云:「腑陽不行,玉壺丹之應如響。」 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案》中多次使用玉壺丹治療大便祕結,並指出其適用於「腑陽不利,濁乃上攻」之證。

  3. 溫經止痛: 適用於寒凝經脈所致的脘腹冷痛、腸鳴腹脹等症。 《沈菊人醫案》中記載玉壺丹可用於治療「真火衰微,不能腐谷,人入陽衰,胃氣杳然,繞臍痹痛」等症狀。

  4. 助陽化氣: 可用於治療水腫、脹滿等症,尤其適用於陽虛不能化氣行水所致者。 《增訂通俗傷寒論》中提到,體虛久病的水脹患者,可用補中益氣湯送服玉壺丹治療。

治療原理

玉壺丹的治療原理,主要在於硫磺的藥性:

  • 溫陽: 硫磺性溫,歸腎、大腸經,能峻補元陽,溫暖下元,振奮陽氣,故能治療命門火衰、陽氣暴絕所致的虛寒諸證。
  • 散寒: 硫磺能驅散寒邪,溫通經脈,故能治療寒凝經脈所致的脘腹冷痛、腸鳴腹脹等症。
  • 通便: 硫磺雖性溫,但其性緩而通,能溫通腑氣,助陽氣推動大腸蠕動,故能治療腑陽不行所致的大便祕結。
  • 化氣行水: 硫磺助陽化氣,能促進水液代謝,故能治療陽虛不能化氣行水所致的水腫、脹滿等症。

綜上所述,玉壺丹以硫磺為主藥,具有溫陽散寒、通腑行滯、溫經止痛、助陽化氣等功效,適用於命門火衰、陽氣暴絕所致的虛寒諸證,以及腑陽不行所致的大便祕結等症。 其治療原理在於硫磺的溫陽、散寒、通便、化氣行水之功。

傳統服藥法


硫黃1兩,焰消2兩或2兩半,綠豆細末4兩或5兩。
上藥並生為末,以綠豆粉糊為丸,如櫻桃大。
每服1丸,同麻油薄荷嚼,新水下;或嚼生薑亦佳,或丸如梧桐子大,新水吞數10丸亦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玉壺丹性味辛溫,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 玉壺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胃腸道不適。
  • 玉壺丹服用後,可出現口乾、口苦、尿黃等症狀,此為正常現象,不必擔心。

相同名稱方劑


玉壺丹, 出處:《醫略十三篇》卷七。 組成:石硫黃。 主治:火衰證。

玉壺丹, 出處:《普濟方》卷一一七引《經效濟世方》。 組成:硫黃1兩,焰消2兩或2兩半,綠豆細末4兩或5兩。 主治:中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