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附子散

DOU KOU FU Z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4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34.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胃經 20%
腎經 14%
大腸經 12%
心經 6%
肝經 4%
肺經 4%
膽經 4%
三焦經 4%
脾經
胃經
腎經
大腸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豆蔻附子散中包含肉荳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止嘔降逆: 肉荳蔻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降逆之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寒凝氣滯導致的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能起到溫中散寒、和胃止嘔的作用。
  2. 配合附子,增強溫陽散寒效果: 豆蔻附子散中,附子性熱,味辛甘,入腎、心、脾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肉荳蔻與附子配合,可增強溫陽散寒之效,更能有效地治療脾胃虛寒、寒凝氣滯之症。

豆蔻附子散中包含附子,主要源於其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效。

附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根部,性熱,味辛,歸心、腎、脾經。其藥性溫熱,能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用於陽氣虛衰、寒邪內侵所致的肢冷脈微、面色蒼白、神疲乏力等症。

豆蔻附子散中,豆蔻溫脾胃,行氣消積,附子溫陽散寒,兩者相合,可溫中散寒、回陽救逆,適用於脾胃虛寒、寒邪內侵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

豆蔻附子散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脾止嘔,理氣和中:豆蔻附子散以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為主要功效,但附子辛熱燥烈,易傷脾胃。砂仁性溫,味辛,具有溫脾止嘔、理氣和中的作用,能緩解附子對脾胃的刺激,使藥力更加平和,避免出現燥熱傷陰的副作用。
  2. 協同藥效,增強溫陽效果:砂仁本身也具備一定的溫陽散寒作用,與附子、豆蔻等藥物配伍,可以增強溫陽散寒的功效,從而更好地治療寒邪客胃所致的嘔吐、腹痛等症。

豆蔻附子散中加入木香,是基於其「行氣止痛」之功效,與方劑中其他藥物相互協作,發揮整體療效。

  1. 行氣止痛: 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能行氣止痛,散寒止痛。方劑中附子溫陽散寒,豆蔻溫脾和胃,而木香則有助於促進氣血流通,緩解因寒邪阻滯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2. 配合藥性: 木香氣味芳香,能調節脾胃氣機,與附子、豆蔻的溫陽散寒作用相輔相成,使藥效更為溫和,避免燥熱傷陰。

綜上所述,木香的加入,使豆蔻附子散的功效更加全面,提升了其治療寒邪凝滯、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的效果。

主治功效


豆蔻附子散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豆蔻附子散,根據《聖濟總錄》、《奇效良方》等古籍記載,主治脾胃久寒,大腸虛滑洞泄。此方以溫陽散寒、化濕行氣為主要治療策略,針對脾胃虛寒導致的久瀉不止,有著獨特的治療原理。

方劑組成及功效分析:

  • 肉豆蔻 (麵裹炮熟): 方中君藥。性溫味辛,具有暖胃止瀉、行氣除濕、散寒止痛的功效。炮製後的肉豆蔻,溫性更為平和,減輕其燥烈之性,更適合脾胃虛寒的患者。其暖胃止瀉的功效,直接針對了大腸虛滑洞泄的病症。 行氣除濕則能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從根本上解決久瀉的問題。

  • 附子 (去皮臍銼鹽炒): 方中臣藥。性熱味辛,為溫陽藥之首,具有溫補腎陽、散寒止痛、回陽救逆的功效。鹽炒處理既能降低其毒性,又能使其溫陽之力更為溫和持久。附子溫補腎陽,可溫煦脾胃,從根本上提升脾胃的陽氣,改善其運化功能,進而止瀉。

  • 砂仁 (去皮): 方中佐藥。性溫味辛,具有化濕行氣、醒脾和胃、止瀉安胎的功效。砂仁與肉豆蔻同為化濕行氣藥,協同作用,加強了溫陽散寒、化濕止瀉的療效。醒脾和胃則能增強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有助於疾病的康復。

  • 木香 (半分): 方中佐藥。性溫味辛,具有行氣止痛、消食除積、解毒殺蟲的功效。木香行氣止痛,能疏通腸胃氣機,緩解腹痛等症狀,進一步配合溫陽化濕,使瀉痢得以緩解。

治療原理:

豆蔻附子散治療脾胃久寒,大腸虛滑洞泄的原理,在於溫陽散寒,化濕行氣。脾胃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若脾胃陽氣不足,則運化失職,水谷不得消化吸收,反而化為濕邪,導致大腸虛滑,出現久瀉不止。

此方通過附子溫補腎陽,溫煦脾胃,提升脾胃的陽氣;肉豆蔻、砂仁化濕行氣,消散脾胃之濕邪;木香行氣止痛,疏通腸胃氣機。諸藥合用,共同達到溫陽散寒、化濕行氣、止瀉止痛的目的,從而治療脾胃久寒,大腸虛滑洞泄。

總而言之,豆蔻附子散通過溫陽、化濕、行氣等多方面作用,標本兼治,有效解決了脾胃虛寒導致的慢性腹瀉問題,體現了中醫整體觀的治療思路。

傳統服藥法


肉豆蔻仁(面裹炮熟)半兩,附子(去皮臍,銼,鹽炒)半兩,縮砂(去皮)半兩,木香半分。
上為細散。
每服1錢匕,食前米飲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為溫熱性中藥,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有滑腸作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豆蔻附子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四。 組成:肉豆蔻仁(面裹炮熟)半兩,附子(去皮臍,銼,鹽炒)半兩,縮砂(去皮)半兩,木香半分。 主治:脾胃久寒,大腸虛滑洞泄。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