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麝散

膽麝散

DAN SHE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瘍科選粹》卷五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6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1%
肝經 21%
胃經 15%
膽經 15%
脾經 15%
大腸經 10%
心經
肝經
胃經
膽經
脾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膽麝散中包含熊膽,主要源於其在傳統中醫理論中的藥用價值。

1. 清熱解毒: 熊膽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能有效抑制體內熱毒的產生,並清除已存在的熱毒,因此可用於治療熱性疾病。

2. 鎮痛止痙: 熊膽亦具有鎮痛止痙之效,能緩解因熱毒引起的疼痛,以及因熱毒引起的痙攣,因此可用於治療疼痛和痙攣等症狀。

然而,由於熊膽來源於瀕危物種,其使用也面臨著倫理和法律上的爭議。目前,許多替代藥材已被開發出來,例如牛膽、豬膽等,因此應儘量減少使用熊膽,以保護生態平衡。

膽麝散中包含麝香,主要原因有二:

一、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脾、腎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止痛之效。對於因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塞而導致的昏迷、神志不清、頭痛、心痛等症狀,麝香可起到疏通經絡、醒腦開竅的作用。

二、 消腫止痛: 麝香亦有消腫止痛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對於跌打損傷、腫痛、瘀血阻滯等症狀,麝香可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

膽麝散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之效。膽麝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神昏譫語、痙攣抽搐等症狀,而黃連可清熱解毒,降低體內熱毒,緩解神志不清、肢體抽搐等症狀。
  2. 抑制興奮: 黃連能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膽麝散中麝香具有芳香開竅、活血通絡的作用,但同時也可能導致興奮過度,而黃連則可以起到平衡作用,避免因麝香過度興奮而加重病情。

因此,黃連在膽麝散中扮演着清熱解毒、鎮靜安神的重要角色,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膽麝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為外敷用散劑,主治「痔瘡」。古代醫家認為痔瘡多因濕熱下注、氣血瘀滯或風燥邪毒蘊結肛門所致,臨床表現常見腫痛、出血或潰瘍。膽麝散通過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生肌之力,直接作用於患處,緩解局部症狀。

二、組成藥物與治療原理

  1. 熊膽(2分)

    • 性味苦寒,歸肝、膽、心經,為傳統清熱解毒、涼血消腫要藥。
    • 其苦寒之性可清泄肛門濕熱,解毒之力能抑菌消炎,針對痔瘡熱毒蘊結之病機。
    • 現代研究顯示,熊膽含膽酸類成分,具有抗炎、鎮痛及收斂作用。
  2. 麝香(半分)

    • 性辛溫,通行十二經,具開竅醒神、活血散結、消腫止痛之效。
    • 其辛香走竄之性,能促進局部氣血流通,消散瘀滯,緩解痔瘡腫痛;少量外用可助藥力滲透,增強他藥功效。
    • 古人認為麝香能「透肌骨」,現代研究亦證實其具抗炎與促進組織修復作用。
  3. 黃連(3錢)

    • 性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為治濕熱瘡瘍要藥。
    • 外用可直接抑制局部細菌,減輕炎症反應,對痔瘡潰瘍或滲出有收斂效果。
    • 與熊膽協同,強化清熱解毒之力,針對濕熱下注之病根。

三、配伍邏輯與方義

  • 君臣佐使:黃連為君,主清熱燥濕;熊膽為臣,助清解並涼血消腫;麝香為佐使,活血通絡兼引藥直達病所。
  • 外治思路:先以花椒、艾葉、防風、荊芥湯外洗,利用其辛溫祛風、殺蟲止癢、溫通氣血之效,潔凈患處並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為敷藥創造條件。繼而水調藥末外敷,使清熱解毒與活血消腫之力直透病竈。
  • 治療原理:清濕熱以治本(黃連、熊膽),化瘀通絡以治標(麝香),標本兼顧,共奏消痔之效。

四、潛在適用範圍擴展

此方清熱活血之配伍,除痔瘡外,或可延伸用於其他濕熱瘀滯所致之皮膚瘡瘍(如熱毒癤腫、肛周膿腫初期),然需依具體證候加減調整。

傳統服藥法


熊膽2分,麝香半分,黃連3錢。
上為細末。
先用花椒、艾葉、防風、荊芥湯洗淨,水調藥末,敷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膽麝散, 出處:《瘍科選粹》卷五。 組成:熊膽2分,麝香半分,黃連3錢。 主治:痔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