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曲酒

red yeast wine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8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8.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脾經 25%
大腸經 25%
胃經 25%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紅麴酒之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紅麴酒,以紅曲浸酒而成,其性味辛、熱,於中醫藥理中,主要功效在於破血化瘀。綜觀各醫家論述,可歸納其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如下:

主治功效

  1. 化瘀止痛: 《本草綱目》明確指出紅麴酒「治腹中及產後瘀血」,說明其主要作用在於針對體內瘀血所致的疼痛,特別是腹部及產後瘀血。此與《本草詳節》記載其「主破血」相符,顯示紅麴酒具有活血化瘀、消散瘀滯的功效。
  2. 殺毒解毒: 《本草詳節》提到紅麴酒「殺毒」,《食物本草》亦云其「破血殺毒,闢山嵐寒氣」,說明紅麴酒除化瘀外,尚有解毒之效。此解毒之效,或與紅曲的成分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有關。
  3. 散寒止痛: 《本草詳節》中提到紅麴酒能「闢山嵐寒氣」,《食物本草》亦指其能「御風寒霧氣」。此說明紅麴酒其辛熱之性,有散寒止痛的效果,能針對寒邪入侵體內所致的疼痛,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4. 療傷止痛: 《本草詳節》、《食物本草》皆提到紅麴酒可「療打撲」,說明其對於跌打損傷,特別是瘀血疼痛,具有一定的療效。

治療原理

紅麴酒的治療原理,主要在於其辛熱之性與破血化瘀之功:

  1. 辛溫散瘀: 紅麴酒性味辛熱,能入血分,其辛散之性可以推動氣血運行,使瘀滯之血得以消散。熱性則能溫通經絡,散寒祛濕,使氣血暢通,疼痛得以緩解。
  2. 活血化瘀: 紅曲本身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浸入酒中,酒的活血通絡之性與紅曲的化瘀之功相輔相成,能增強其破血化瘀之力,促進瘀血消散,緩解因瘀血造成的疼痛。
  3. 解毒散寒: 紅麴酒的辛熱之性,除了能溫通經絡,亦能針對體內寒邪或毒邪所致的疼痛,起到驅散寒邪、解毒祛邪的作用。
  4. 外用活血: 《醫學入門》提到,酒糟可以「罯撲損瘀血」,說明酒類除了內服之外,也可外用,藉由其活血作用來促進局部瘀血的消散,加速損傷的修復。

綜合分析

綜上所述,紅麴酒主要透過其辛熱之性與活血化瘀之功,達到治療腹中及產後瘀血,緩解瘀血疼痛,同時兼具解毒散寒之效。其治療範圍不僅限於瘀血疼痛,對於跌打損傷、寒邪入侵所致的疼痛亦有一定的療效。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本草詳節》及《食物本草》的記載,紅麴酒性熱而有毒,若非體內有瘀血或寒邪,不宜濫用,且體質偏熱者更應謹慎。

傳統服藥法


紅曲。
浸酒煮,飲。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飲用適量:儘管紅麴酒有助於健康,但過量飲用酒精可能對身體造成損害,特別是對肝臟的負擔,因此應控制飲用量。
  2. 禁忌人羣

    • 酒精過敏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應避免飲用紅麴酒。
    • 有肝臟疾病或血液凝固問題的人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3. 藥物相互作用:如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等,建議在使用紅麴酒前諮詢醫療專業人員。

  4. 儲存:紅麴酒應存放於陰涼乾燥處,避免陽光直射和高溫,確保酒質不變。

相關疾病


糖尿病消化不良高血脂心臟病脂肪肝胃腸脹氣上吐下瀉

相同名稱方劑


紅曲酒, 出處:《本草綱目》卷二十五。 組成:紅曲。 主治:腹中及産後瘀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