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花散
SHENG HUA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馮氏錦囊·痘疹》卷十四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21
熱/寒比例
寒 (0.29)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5%
胃經 35%
脾經 14%
大腸經 14%
肝經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升花散中包含穿山甲,主要是利用其活血通絡的功效。穿山甲性味甘涼,歸肺、胃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散結消癥等作用。
在升花散中,穿山甲與其他藥物配合,可起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瘀血腫痛等症。其活血通絡的特性,有助於藥物更好地滲透到病竈部位,發揮治療效果。
升花散方劑中加入紅麴,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紅麴具有活血化瘀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升花散主治血瘀經閉、痛經等症,紅麴的活血化瘀功效能輔助藥物疏通經絡,改善血行,達到止痛化瘀的效果。
- 行氣止痛:紅麴還具有一定的行氣止痛作用,可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升花散中常與其他具有行氣止痛作用的藥材搭配使用,紅麴的加入可增強藥效,使止痛效果更加顯著。
總之,紅麴在升花散方劑中的加入,主要源於其活血化瘀和行氣止痛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治療血瘀經閉、痛經等症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升花散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升花散主治「痘疹初發不起」,即痘疹(如天花、水痘等)初發時,疹點透發不順暢之證。此類病證多因氣血壅滯、毒邪外透不利所致,古人以「托痘」為核心治法,旨在活血通絡、助痘外透,防止痘毒內陷。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穿山甲(炒黃):
- 功效:性善走竄,能穿透經絡,破血散結,為傳統「透膿托毒」要藥。
- 炮製與選材:土拌炒黃可緩其峻性,專取頭上及前足部分,古人認為其穿透力更強,直達病所,疏通氣血壅滯,助痘疹外發。
紅曲(略焙):
- 功效:活血化瘀兼健脾和胃,能調和氣血運行。
- 配伍意義:與穿山甲協同,既助其活血通絡之效,又能防止穿山甲過於峻烈傷正,兼顧脾胃運化功能。
雄雞冠血與酒釀:
- 雄雞冠血:古人認為其性溫熱,具「升提陽氣」之效,可用於發疹透邪。
- 酒釀:甘溫通行血脈,增強藥力布散。二者合用,既能載藥上行外透,又能溫通血脈,助痘疹透發。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以「通絡透毒」為主軸:
- 穿山甲破滯通絡,直接疏通痘毒外透之路徑;
- 紅曲活血兼調脾胃,確保氣血生化有源;
- 雞冠血與酒釀引藥外達肌表,溫通助發。
全方體現「托裡透表」思路,針對痘疹初起氣血受阻、透發不暢之病機,透過活血通絡、溫助陽氣,促使痘疹順利外發,避免毒邪內陷。
補充說明
此方反映古代「以毒攻毒」「血肉有情」之用藥思維,穿山甲與雞冠血皆屬此類。然其功效描述基於傳統理論,現代臨床需結合具體病證辨證運用。
傳統服藥法
穿山甲(土拌,炒黃,取頭上及前足者佳)1兩,紅曲1錢(略焙)。
托痘。
上為細末。
用雄雞冠血和酒釀調服,人大錢余,人小自4-5分至8分。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麻疹男性勃起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升花散, 出處:《馮氏錦囊·痘疹》卷十四。 組成:穿山甲(土拌,炒黃,取頭上及前足者佳)1兩,紅曲1錢(略焙)。 主治:托痘。主治:痘疹初發不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