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燕丹

紅燕丹

HONG YAN D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極熱 (11.5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肝經 14%
大腸經 14%
胃經 14%
心經 10%
肺經 10%
腎經 10%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紅燕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成分中包括硃砂(Cinnabaris),這主要是由於硃砂具備一定的藥用價值。硃砂主要成分為硫化汞,具有清熱解毒、安神鎮驚的功效。在中醫理論中,硃砂被認為能夠平衡陰陽,幫助調理心神,特別適用於心煩、失眠等症狀。此外,硃砂在中藥方中的應用,還能增強其他成分的療效,使方劑的整體功效更為顯著。

硃砂在紅燕丹中的加入,不僅可以改善用藥效果,還能促進患者的康復。由於其性重而寒,尤其適合用於火熱症狀的患者。綜合來看,硃砂在紅燕丹中的使用,反映了中醫對於藥物性質的精細考量和綜合搭配的智慧。這不僅是為了針對某一特定病症,更是全方位針對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進行調理。

紅燕丹方劑中加入紅麴,主要是考量其以下兩方面功效:

  1.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紅麴性溫,味甘辛,入脾、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血瘀滯導致的疼痛,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紅麴可以起到改善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的作用。
  2. 健脾益胃,消食化積: 紅麴還具有健脾益胃、消食化積的功效,可以促進消化,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因此,紅燕丹方劑中加入紅麴,一方面可以緩解疼痛,另一方面可以改善消化功能,達到整體療效的提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紅燕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專治小兒疳積重症,尤其針對「丁奚疳」—屬古醫籍中疳證之惡候,表現為:

  1. 形體羸弱:骨瘦如柴、頭大身小,屬脾胃衰敗、氣血枯涸之象。
  2. 濕熱內蘊:溺如米泔(小便混濁似洗米水)、目閉溺赤,反映濕濁下注、熱鬱肝經。
  3. 積滯腹痛:腹中疼痛,因食積蟲積阻滯氣機所致。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方中三藥配伍,共奏「消疳化積」之功,其機理如下:

  1. 大石燕(雌雄各一,醋淬九次)

    • 藥性:石燕性涼味甘,傳統用以清利濕熱、消積退翳。
    • 炮製深意
      • 炭火煅紅:增強其燥濕化瘀之力。
      • 醋淬九次:醋性酸收,能引藥入肝經,兼軟堅散結,針對疳積久聚成形之病理。
      • 雌雄配對:可能仿「陰陽互濟」之理,調和臟腑氣機。
  2. 明朱砂(水飛)

    • 藥性:朱砂微寒,擅清心鎮驚、解毒安神。
    • 配伍作用
      • 疳積患兒多伴虛煩發熱,朱砂可清心火、防驚風。
      • 與石燕同用,一清濕熱(石燕),一鎮心神(朱砂),標本兼顧。
  3. 紅曲

    • 藥性:紅曲甘溫,能健脾消食、活血化瘀。
    • 核心角色
      • 直接針對「疳由積生」之病源,助脾胃運化積滯。
      • 其色赤入血分,可改善疳積日久導致的血絡瘀滯(如腹中刺痛)。

三、全方治療邏輯

  1. 攻積導滯:以紅曲消食、石燕化瘀,破除有形之積。
  2. 清熱利濕:石燕醋淬後增強燥濕之性,朱砂輔助清熱,解決溺赤米泔。
  3. 調和脾胃:紅曲護中焦,石燕醋製後酸甘化陰,防燥烈傷正。
  4. 用藥巧思
    • 糖拌服藥:甘味補脾,掩藥苦味,順應小兒拒藥特性。
    • 劑量輕靈:週歲僅用三分,符合「小兒臟腑嬌嫩,宜緩攻」原則。

結論:此方以「消積為本,清濕為標」,通過石燕峻烈之性(醋製緩和)破除痼結,佐以紅曲、朱砂調護脾胃心神,體現「攻不傷正」的兒科用藥智慧。

傳統服藥法


大石燕1雌1雄(每個重2兩者佳,傾入銀罐中,上下用炭火煅紅,淬入好醋中,如此9次),明朱砂3錢(另研,水飛),紅曲(洗淨)1兩。
消疳化積。
上為極細末。
週歲者每服3分,糖拌,不拘時候。
疳積:予表侄二三歲間患疳積症,頭大身瘦,發熱,溺如米泔,諸藥不效,後聞藥氣即吐,束手無策,偶遇異人傳此方和於糖果粥飯中,與之數服痊癒,後以此濟人,無不效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紅燕丹, 出處:《醫宗說約》卷五。 組成:大石燕1雌1雄(每個重2兩者佳,傾入銀罐中,上下用炭火煅紅,淬入好醋中,如此9次),明朱砂3錢(另研,水飛),紅曲(洗淨)1兩。 主治:消疳化積。主治:小兒疳積丁奚,骨瘦如柴,目閉溺赤,或腹中疼痛,或溺如米泔。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