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疳積散
GAN J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痘學真傳》卷七引葉氏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熱 (1.75)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疳積散中加入紅麴,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健脾開胃,消食化積: 紅麴富含紅麴黴菌,其代謝產物能促進消化酶分泌,增強脾胃消化功能,有助於改善疳積患兒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
- 活血化瘀,促進生長: 紅麴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改善腸道血液循環,促進營養吸收,有助於改善疳積患兒的營養不良、發育遲緩等症狀。
因此,紅麴在疳積散中起著健脾開胃、消食化積、活血化瘀、促進生長的功效,有助於改善疳積患兒的整體狀況。
「疳積散」方劑中包含「石燕」,其使用原因主要為:
- 消食化積: 石燕性寒,味甘,入脾經,具消食化積之效,能改善脾胃功能,幫助消化吸收,適用於脾胃虛弱、食積不化所致的疳積症。
- 清熱解毒: 石燕亦具清熱解毒之功效,能清熱解暑,對於因濕熱內蘊所致的疳積症亦有輔助作用,有助於改善症狀。
總而言之,石燕在「疳積散」方劑中發揮消食化積、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因脾胃虛弱、食積不化、濕熱內蘊所致的疳積症。
疳積散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方劑,尤其適合於小兒疳積的治療。方劑中包含的硃砂,主要是因其具有鎮靜安神的功效。在小兒因疳積而引起的食慾不振、腹脹、夜啼等症狀中,硃砂的加入能夠有效地改善孩童的情緒狀態,減少焦躁不安的情況。此外,硃砂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能夠協助清除體內的暑毒,促進小兒的健康恢復。
由於小兒的脾胃較虛,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硃砂的輔助作用使得疳積散在治療過程中更為全面。通過鎮靜神經和改善消化功能,硃砂不僅能提升小兒的食慾,還能幫助其調理腸胃,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最終使得疳積得以消除。因此,硃砂作為疳積散的一部分,是本方劑在臨牀應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份。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疳積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痘後飲食不禁,傷暑而成疳積」,指小兒天花(痘疹)癒後,因脾胃虛弱、飲食不節,復感暑濕邪氣,導致運化失常,形成疳積。疳積屬中醫兒科常見病,特徵為形體消瘦、腹脹青筋、食欲異常(或嗜食異物或厭食),多伴糞便不調。痘後氣陰耗傷,暑濕困脾,更易轉為疳證,故需消積導滯、殺蟲除疳。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巴豆(去心膜,留油)
- 為核心藥,辛熱大毒,峻下冷積,攻逐痰癖。
- 「留油」增強瀉下之力,破除痼結之積滯,開通腸腑閉塞。
- 針對疳積重症有形之積(如虫積、食滯),藉其迅猛之性「推陳致新」。
雷丸、蕪荑
- 雷丸苦寒,專殺三虫(蛔、蟯、絛蟲),針對「虫積成疳」的病機。
- 蕪荑辛溫,殺虫消積,兼能健脾(《本草綱目》稱其「化虫消食」)。
- 二藥協同,直擊疳積中「虫積」這一關鍵病理因素。
百草霜(鍋底灰,炒用)
- 性溫味辛,止血消積,收澀腸道。
- 在此方中制約巴豆之暴瀉,防止攻伐太過而傷正,亦吸附腸道穢濁。
賦形與衣飾
- 「甑上飯為丸」:米飯健脾和中,緩和諸藥峻烈之性。
- 「黃丹(或青黛)為衣」:
- 黃丹(鉛丹)外用殺虫,少量內服可鎮驚(疳積易伴熱煩);
- 青黛清肝涼血,防暑熱與积滯化火。
【配伍特點與治療邏輯】
- 攻補兼施:巴豆攻邪為主,米飯護胃為輔,體現「峻藥緩投」思路。
- 標本同治:雷丸、蕪荑治虫積之標,百草霜、米飲顧護脾氣之本。
- 因勢利導:利用巴豆瀉下,使虫體、積滯從大便排出,符合「其下者引而竭之」原則。
此方體現古代兒科「疳積多夾虫」的認知,以毒攻毒,重在速去有形之邪,邪去則正安。然須注意,丸如「粟米大」及「每服1丸」的嚴格劑量控制,反映古人對峻藥謹慎使用的智慧。
傳統服藥法
百草霜(炒)3錢,雷丸3錢,蕪荑3錢,巴豆(去殼)1兩(淨,去心膜,不去油)。
上為末,甑上飯為丸,如粟米大,黃丹為衣(一方青黛為衣)。
每服1丸,空心米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痘後飲食不禁,傷暑而成疳積,症見食欲不振,腹脹腹痛,大便不暢,舌苔白膩,脈滑。若有發熱、口渴、尿黃等症狀,可加用黃連、黃芩、梔子等清熱解毒之品;若有嘔吐、腹瀉等症狀,可加用白朮、茯苓、陳皮等健脾益氣之品。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疳積散, 出處:《嬰童百問》卷十。 組成:百草霜(炒)3錢,雷丸3錢,蕪荑3錢,巴豆(去殼)1兩(淨,去心膜,不去油)。 主治:諸疳有蟲。
疳積散, 出處:《痘學真傳》卷七引葉氏方。 組成:紅曲5兩(炒),石燕(醋煅)1兩,朱砂1兩(水飛)。 主治:痘後飲食不禁,傷暑而成疳積。
疳積散,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南京方)。 組成:煅石燕子2兩,煅石決明2兩,白茯苓2兩,使君子肉2兩,威靈仙1兩,炙雞內金1兩,谷精草1兩。 主治:消積治疳。主治:小兒疳積,面黃肌瘦,腹部膨脹,便多整谷;甚至毛發脫落,目翳雀盲。
疳積散,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 組成:茯苓(去皮)2兩,海螵蛸1兩,檳榔5錢,鶴虱5錢,雷丸5錢,三棱(醋制)5錢,莪朮(醋制)5錢,紅花3錢,炒雞內金5錢,使君子肉5錢。 主治:殺蟲消積。主治:食積、疳積,蛔蟲、蟯蟲、寸白蟲、一切腸胃寄生蟲,腹脹腹痛,面黃肌瘦,消化不良。
疳積散, 出處:《準繩·幼科》卷八。 組成:厚朴(厚而紫色有油者佳,去粗皮,切片,生薑自然汁炒熟,爲末,淨)1兩,廣陳皮(去白,爲末)8錢,粉甘草(去皮,淨,爲末)7錢,真蘆薈(淨末)7錢,蕪荑(真孔林大而多白衣者佳,去白衣殼,淨末)5錢,青黛(取顔料鋪中浮碎如佛頭青色者,研,淨末)3錢,百草霜(山莊人家鍋底墨,淨末)2錢,旋覆花(淨末)1錢半。 主治:健脾消積,殺蟲利氣。主治:小兒(鬼支)乳、病乳、夾乳、夾食,大病之後,飲食失調,平居飲食過飽傷脾,致成疳積,面黃腹大,小便色如米泔,大便瀉黃酸臭,頭皮乾枯,毛發焦穗,甚至目澀羞明,睛生雲翳,形體骨立,夜熱晝涼,丁奚哺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