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鐵砂散中包含「鐵砂」,是取其「沉降」之意,而非實際上的鐵砂。此方劑以鐵砂為名,主要意指其藥性沉重,能下行至下焦,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經脈不通、氣血運行不暢等病症。
方中所用「鐵砂」,一般是指經過炮製後的重金屬藥材,例如鐵、鉛、錫等,其沉重之性可引導藥力下行,並可增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果。
鐵砂散中含有大黃,主要原因如下:
- 瀉熱通便:大黃性寒,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鐵砂散為治療濕熱蘊結,下焦濕熱證的方劑,大黃可清熱瀉火,使濕熱之邪從大便排出,起到疏通下焦的作用。
- 消腫止痛:大黃還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鐵砂散所治療的濕熱蘊結所導致的腫脹疼痛,大黃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總之,大黃在鐵砂散中起到清熱瀉火、通便消腫的作用,是該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鐵砂散」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家塾方與方極》與《名家方選》的記載,中藥方劑「鐵砂散」主要用於治療黃胖病。綜合兩書所載,可見此方劑於不同情況下,其組成與功效側重點略有差異,但皆圍繞著黃胖病之病理機制展開。
1. 病機與治療原理分析:
- 黃胖病: 從古文描述可知,「黃胖病」主要表現為身形虛浮腫脹,可伴隨上逆動氣、下血、眩暈、短息、小便不利等症狀。此病與脾胃運化失常,水濕內停,氣機不暢密切相關。
- 鐵砂: 鐵砂於方中,雖非一般藥材,然其性味應屬重墜之品,此處或取其重鎮之性,以鎮逆氣,平定衝逆。根據現代研究,鐵砂具有一定消炎止痛,解毒排積的功能。
- 大黃: 《家塾方與方極》的鐵砂散組成中,大黃為重要成分。大黃味苦,性寒,能瀉下通便、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家塾方與方極》的鐵砂散,用大黃以瀉內蘊濕熱,通利二便,使水濕得泄,從而緩解浮腫等症狀。其後桃花湯與小瘡摺方,亦見大黃蹤影,可見其於濕熱相關疾病治療上之廣泛應用。
- 蕎麥粉/蕨粉: 蕎麥與蕨粉,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能輔助脾胃運化,亦有吸濕之性。《名家方選》中,蕎麥配伍鐵砂,意在調和鐵砂之峻烈,緩其藥性,使藥力溫和而持久。
- 硫黃、枯礬: 《名家方選》的黃胖丸中,硫黃與枯礬的加入,推測主要為收斂固澀,並配合鐵砂重鎮以平衝逆,然此為丸劑,與散劑之鐵砂散在治療機理上或有差異。
2. 功效歸納:
綜合古文記載及現代藥理分析,「鐵砂散」的功效可歸納如下:
- 重鎮降逆: 鐵砂重鎮之性,能鎮壓上逆之氣,緩解胸悶、短息等症狀,可輔助治療因氣機上逆導致的眩暈。
- 清熱利濕: 若方中配伍大黃,則可清解內蘊之濕熱,導濕下行,利小便以消浮腫。
- 健脾和胃: 蕎麥粉/蕨粉等能健脾益氣,輔助脾胃運化,使水濕得以正常排泄,從而緩解水腫。
- 消炎止痛,解毒排積:鐵砂、大黃等成分,具有消炎、解毒之效,有助於緩解炎症引發的疼痛。
3. 治療對象:
「鐵砂散」主要針對 黃胖病,尤其是因脾胃功能失常,導致水濕內停,氣機上逆,或兼有濕熱者。
- 《家塾方與方極》 所載之鐵砂散,主要針對水濕內停所致之黃胖病,可見大黃以瀉下利水為主。
- 《名家方選》 所載之鐵砂散,側重於氣機上衝,短息小便不利之症,故不配大黃,而以鐵砂重鎮平衝逆。
總結:
「鐵砂散」以鐵砂為核心,輔以蕎麥等藥材,或配伍大黃,通過重鎮降逆,清熱利濕,健脾和胃,從而治療黃胖病。具體方劑組成可因應病情有所調整。其治療原理在於平衡身體的氣機與水濕,達到整體調和之目的。
傳統服藥法
鐵砂5錢,蕎麥10錢。
上為散。
每服5錢,白湯送下,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鐵砂散, 出處:《家塾方》。 組成:鐵砂12錢,荞麥粉12錢,大黃6兩。 主治:黃胖病。
鐵砂散, 出處:《名家方選》。 組成:鐵砂5錢,荞麥10錢。 主治:黃胖病氣上衝胸,短息,小便不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