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菖蒲酒

Raw iris sake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熱 (1.42)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4%
肝經 15%
心經 11%
胃經 11%
肺經 8%
脾經 8%
大腸經 7%
膀胱經 4%
小腸經 4%
膽經 1%
三焦經 1%
腎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肺經
脾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小腸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生菖蒲酒」之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外臺祕要》的記載,生菖蒲酒的主要功效是治療「舉體苦白駁,經年不瘥」。此處的「白駁」,指的就是皮膚出現白色斑塊,也就是現代醫學所稱的白癜風。古人認為此症的發生,與「風虛」有關,亦即體內氣血不足,導致風邪乘虛而入,滯留於肌膚腠理之間,使得氣血運行不暢,無法正常濡養皮膚,故出現色素脫失的現象。

治療原理分析:

生菖蒲酒的治療原理,主要在於以下兩方面:

  1. 補虛祛風: 古人認為白駁乃風邪侵襲,且與體虛有關。菖蒲性溫,入心、肝經,具有開竅醒神、化濕和中的功效。酒則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絡的作用。菖蒲與酒合用,一方面能溫補體內虛弱的氣血,另一方面能祛除體表風邪,改善肌膚的血液循環,促進黑色素的生成,從而達到治療白駁的目的。
  2. 改善肌膚微循環: 白駁的病理機制,與局部皮膚的微循環障礙有關。菖蒲的芳香開竅作用,能夠疏通氣機,改善皮膚的微循環,促進新陳代謝,使皮膚能夠得到充足的營養供應,有助於黑色素細胞的恢復與再生。酒的活血作用,更能加強此一效果。

綜合分析:

生菖蒲酒的治療思路,遵循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針對「風虛」這一病因進行治療。以菖蒲的溫通開竅,配合酒的活血通絡,達到補虛祛風,改善微循環,促進皮膚色素恢復的效果。這種治療方法,著重於調理機體內部的平衡,而非僅僅針對表面的症狀。

雖然古代醫書中,僅以寥寥數語記載生菖蒲酒的功效,但從中醫理論的角度分析,我們可以理解其治療原理,以及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古人是如何運用中藥來應對疾病的。生菖蒲酒的應用,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的思想,為我們研究古代醫方,以及探索中藥在皮膚病方面的應用,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值。

傳統服藥法


陸地菖蒲(細切)1石(別煮),天門冬1斤(去心),天雄3兩(去皮,生用),麻子仁1升,茵芋3兩,乾漆3兩,乾地黃3兩,遠志(去心)3兩,露蜂房5兩,苦參1斤,黃耆半斤,獨活5兩,石斛5兩,柏子仁2升,蛇皮3尺,大蓼子1升。
延年益壽,耳目聰明,氣力兼倍。
上(口父)咀,以絹囊盛著,先以水2斛5鬥煮菖蒲根,取8鬥,以釀1斛5鬥米許,用7月7日造,10日酒定熟,須去滓佳;冬月酒成,漉糟停藥,著器中下消減。1劑不覺,更作尤妙,當以愈為期。更重煮
禁食羊肉、餳、鯉魚、豬肉、蕪荑、雞、犬、生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使用禁忌:

    • 禁食羊肉、豬肉、蕪荑、鯉魚、雞肉等,以免影響藥效。
    • 應避免生冷食物,以免引起脾胃不適。
  2. 特殊人羣: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應慎用,最好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脾胃虛寒者應慎用,以免加重病情。
  3. 不良反應: 使用過程中如出現任何不適或異常反應,應立即停止使用並諮詢醫師。

相關疾病


麻疹糖尿病心臟病原發性高血壓骨質疏鬆症

相同名稱方劑


生菖蒲酒, 出處:《外台》卷十五引《古今錄驗》。 組成:陸地菖蒲(細切)1石(别煮),天門冬1斤(去心),天雄3兩(去皮,生用),麻子仁1升,茵芋3兩,乾漆3兩,乾地黃3兩,遠志(去心)3兩,露蜂房5兩,苦參1斤,黃耆半斤,獨活5兩,石斛5兩,柏子仁2升,蛇皮3尺,大蓼子1升。 主治:延年益夀,耳目聰明,氣力兼倍。主治:風虛,舉體苦白駁,經年不癒。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