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地黃丸

HUANG LIAN DI HUA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5%
肝經 18%
脾經 12%
膽經 12%
膀胱經 6%
心包經 6%
肺經 6%
大腸經 6%
胃經 6%
心經
肝經
脾經
膽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黃連地黃丸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火解毒,清熱燥濕: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之效。方中加入黃連,可針對因心火亢盛、肝火上炎、脾胃濕熱等原因引起的各種熱證,起到清熱瀉火、解毒燥濕的作用。
  2. 配伍相宜,相輔相成: 黃連與地黃等其他藥材配伍,可起到協同增效的作用。地黃味甘性寒,滋陰潤燥,與黃連相配,既可清熱解毒,又能滋陰養血,達到寒熱並濟、陰陽調和的效果。

黃連地黃丸方中加入川芎,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疏肝解鬱,引藥下行: 川芎辛溫,入肝經,能疏肝解鬱,行氣止痛。黃連地黃丸以滋陰清熱為主,但若肝氣鬱結,則易阻礙藥物下行,影響療效。川芎加入可疏肝解鬱,引藥下行,使藥力更易達病所。

二、活血化瘀,促進藥效: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供血,有助於藥物更好地吸收和發揮作用。黃連地黃丸治療的疾病多與血瘀有關,川芎的加入可協同清熱滋陰,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黃連地黃丸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 赤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具有健脾利濕之效。黃連地黃丸為滋陰清熱之劑,易傷脾胃,而赤茯苓可補脾健胃,利濕化濁,避免滋陰藥過於寒涼,損傷脾胃。
  2. 利水滲濕: 赤茯苓能利水滲濕,有助於排除體內濕熱,配合黃連、地黃等藥物,更能有效地清熱瀉火,改善濕熱內蘊所致的症狀。

黃連地黃丸中加入生地黃,主要考量其清熱涼血滋陰養血的功效。

生地黃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可治療熱病、血熱妄行、陰虛內熱等症狀。

黃連地黃丸以黃連、生地黃等藥材為主,針對熱病、血熱、心煩、失眠、口渴等症狀,生地黃的加入有助於清熱涼血,滋陰降火,達到整體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黃連地黃丸」,主要成分包括黃連、川芎、赤茯苓、生地黃,主治功效為夜晚發熱,此為傷寒後餘熱未盡所致。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能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

赤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清熱除溼、安神定志等功效,用於治療水腫、尿少、脾虛、腹瀉、失眠、健忘等症。

總之,中藥方劑「黃連地黃丸」具有清熱瀉火、滋陰補血、活血化瘀等功效,適用於治療傷寒後餘熱未盡引起的晚上發熱。

傳統服藥法


黃連、川芎、赤茯苓、地黃。
上銼散。
入燈心1捻,水煎,食遠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寒之性較重,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黃連地黃丸, 出處:《幼科類萃》卷六。 組成:黃連、川芎、赤茯苓、地黃。 主治:夜熱,因傷寒後餘熱失解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