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阿魏散中含有阿魏,主要原因有二:
一、理氣止痛: 阿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其具有行氣止痛、消腫散結的功效,對於脘腹脹痛、氣滯血瘀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二、活血化瘀: 阿魏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阿魏在阿魏散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緩解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並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阿魏散中加入胡桃仁,主要有兩大原因:
- 潤腸通便:胡桃仁性溫潤,富含油脂,有助於潤滑腸道,促進排便,緩解便祕。阿魏散本身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而便祕往往會加重疼痛,因此加入胡桃仁能協同阿魏散,起到潤腸通便,緩解疼痛的作用。
- 補益氣血:胡桃仁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能補益氣血,增強體質。阿魏散治療的疾病多為氣血虧虛所致,加入胡桃仁可以起到補益氣血,增強治療效果的作用。
阿魏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是為了緩解藥性,使其不至於過於辛烈。甘草性味甘平,具有調和藥性、解毒、緩和藥物刺激的作用。
阿魏散中,阿魏辛溫燥烈,若單獨使用,容易損傷脾胃,引起口乾舌燥、消化不良等副作用。加入甘草,可以中和阿魏的燥烈之性,保護脾胃,減少副作用,使藥效更溫和,更易被人體接受。
阿魏散中加入皁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積化滯: 皁莢性寒,味甘,歸脾、胃經,具有消積化滯、行氣止痛的功效。阿魏散主治癥瘕積聚,腹痛脹滿,而皁莢能有效消解積滯,緩解腹痛,配合阿魏、茴香等藥材,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 引藥入脾胃: 皁莢性滑,能引導藥物進入脾胃,促進藥效發揮。阿魏散中的藥物多為辛溫燥烈之品,皁莢的加入,可以起到引導藥力,避免燥烈傷陰。
綜上所述,阿魏散中加入皁莢,不僅能消積化滯,緩解腹痛,還能引導藥物進入脾胃,增強療效,是方劑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阿魏散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 木香性溫,味苦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效。阿魏散以行氣止痛為主要功效,而木香可以增強其行氣止痛之效,並改善脾胃氣機,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 消食除脹: 木香對於食積脹滿、脘腹疼痛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而阿魏散也常用於治療此類疾病。因此,木香的加入可以加強阿魏散消食除脹的效果,使藥效更全面。
對於[阿魏散]中的天靈蓋成分,天靈蓋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適用於治療瘡瘍腫毒、痄腮等症狀。該方加入天靈蓋旨在增強清熱解毒的作用。
阿魏散中添加淡豆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解表散寒,宣肺止咳: 淡豆豉性微寒,味甘,入肺經,具有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的功效。阿魏散主治風寒犯肺,症見咳嗽氣喘、鼻塞流涕,淡豆豉可助其宣散風寒,疏通肺氣,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 調和藥性,增強功效:阿魏散中含有辛溫燥烈的藥物,如阿魏、川芎等。淡豆豉性寒,可緩和藥性,防止燥熱傷肺。同時,淡豆豉還能與阿魏等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解表散寒、止咳化痰的功效。
阿魏散中包含麝香,乃因麝香具備通竅開竅、活血止痛之效。
- 通竅開竅:麝香性溫,氣味辛香,能直達病竈,開通經絡,醒神開竅,對於寒凝氣滯、經絡不通所致的頭痛、鼻塞、昏迷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活血止痛:麝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緩解疼痛。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能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阿魏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要用於「傳屍勞病」,即相當於現代的肺結核或慢性消耗性疾病,症狀包括胸悶氣短、形體極度消瘦、久咳喘促等。其用法特殊,採熏蒸法使藥氣從體表(坐位下部)滲入,避開口服,可能考慮患者虛弱不受藥力或病位在肺,藉熏蒸直達病所。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動物類藥材(主攻邪毒,補虛鎮攝)
- 野狐皮、狐頭骨、豹鼻、虎頭骨:古代認為猛獸骨皮具「祛鬼氣」作用,實則取其溫陽鎮靜之效,搭配熏法形成氣場震懾(心理與藥理結合),或含礦物質經燒熏產生揮發性成分。
- 膃肭臍(海狗腎):補腎助陽,針對虛勞衰竭之體,提振元氣。
- 驢毛、駝毛、駒毛、牛毛燒灰:炭化物可能吸附毒素,或藉其氣味驅邪(古法「毛類」多用於瘡瘍或穢疾)。
礦物與蟲類藥(解毒散結)
- 雄黃:辟穢解毒,殺蟲(對結核桿菌可能有抑制作用),熏蒸時揮發性成分滲入肌表。
- 鬼箭羽、露蜂房:活血祛風、攻毒散結,可能用於緩解咳喘與消耗性發熱。
植物藥與特殊成分(健脾調氣)
- 白朮:健脾燥濕,固護中焦,防諸藥傷胃。
- 阿魏:樹脂類藥,氣味濃烈,古籍載其「化積殺蟲」,熏蒸時刺激呼吸道黏膜,或促進排痰。
- 松脂:黏合諸藥,熏燒時釋放芳香化濕成分,協同開竅。
三、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結合「殺蟲解毒、補虛鎮攝、芳香透竅」三法:
- 熏蒸給藥:避開虛弱脾胃,直達肺系,藥氣可能通過皮膚黏膜吸收,抑制病原(如結核桿菌)。
- 動物藥與炭灰:古人在經驗中發現其對慢性潰瘍或「屍注」有效,可能與礦物質或蛋白質煅燒後產物有關。
- 心理效應:猛獸骨骸與雄黃等具象徵性「驅邪」作用,強化患者信心,間接影響免疫調節。
四、與現代醫學對話
雖部分成分功效待驗證(如獸骨),但雄黃、阿魏、露蜂房等已知具抗菌抗炎潛力,熏蒸法類似現代呼吸道給藥原理,或能緩解症狀。然其「傳屍」概念涵蓋了感染與體虛交雜的病機,與結核病「消耗性發炎」特徵相呼應。
傳統服藥法
野狐皮(焙,炙)7枚,豹鼻(焙)7枚,狐頭骨1具(炙),雄黃1兩,膃肭臍1兩,鬼箭羽1兩,露蜂房1兩,白朮1兩,虎頭骨(炙)1兩,驢毛4分,駝毛4分,駒毛4分,牛毛4分(燒作灰,若骨蒸,氣如泥,加死人胸骨1兩,炙),阿魏2兩(炙)。
上為散,攪使調勻。先以水煮松脂,候烊接取以和散,和散之時,勿以手攪,將虎爪攪和為丸,如彈子大。
每用1分,於座下熏患者。欲熏之時,蓋覆衣被,勿令藥氣輕泄,別搗雄黃為末以籍藥,燒藥節度,一如熏香法。
忌桃、李、雀肉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脾胃虛弱者慎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阿魏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六。 組成:阿魏(研末)1錢匕,半夏(爲末,薑汁作餅,曬乾,再搗)半錢匕。 主治:胃瘧。
阿魏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二。 組成:地龍半兩(微炒),阿魏半分,乳香1字。 主治:白虎風,身體疼痛不可忍,轉動不得。
阿魏散, 出處:《外台》卷五引《集驗方》。 組成:阿魏2兩,安息香2兩,蘿蔔子2兩,蕪荑1合。 主治:一切瘧,勞瘧,無問年月深遠。
阿魏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一。 組成:阿魏1分(麸裹煨,面熟爲度),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檳榔1兩,木香1分,桃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 主治:骨蒸熱,四肢煩疼,大便秘澀,無問遠近。
阿魏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三七。 組成:阿魏(研)1兩,安息香(入胡桃相合,研)1兩,甘草(炙,銼)半兩,豬牙皂莢(塗酥炙令黃,去皮子)1兩,木香、天靈蓋(塗酥炙令黃色)半兩,豉1合,麝香(研)半錢。 主治:傳屍勞病,胸滿短氣,肌體羸瘦無力,喘嗽不已。
阿魏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五四。 組成:野狐皮(焙,炙)7枚,豹鼻(焙)7枚,狐頭骨1具(炙),雄黃1兩,腽肭臍1兩,鬼箭羽1兩,露蜂房1兩,白朮1兩,虎頭骨(炙)1兩,驢毛4分,駝毛4分,駒毛4分,牛毛4分(燒作灰,若骨蒸,氣如泥,加死人胸骨1兩炙),阿魏2兩(炙)。 主治:夢與鬼交通,及狐狸精魅等。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