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逐魑丹方劑中包含蒼朮,主要原因如下:
- 祛除濕邪:蒼朮性溫燥,具有燥濕化痰、健脾燥脾之效。方劑中以蒼朮配伍,旨在祛除體內濕邪,尤其是脾胃濕困,達到利水消腫、健脾益氣之目的。
- 解毒止痛:蒼朮還具有解毒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因濕邪入侵導致的脘腹脹痛、肢體痠痛等症狀。配伍其他藥物,有助於清除體內毒素,減輕疼痛。
逐魑丹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溫陽散寒: 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化痰止咳的作用。逐魑丹通常用於治療寒邪入侵所致的疾病,如風寒感冒、脾胃虛寒等。乾薑的溫陽散寒作用可以驅散寒邪,溫暖脾胃,改善症狀。
- 協同作用: 乾薑與其他藥材搭配,可以起到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例如,乾薑與附子搭配,可以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乾薑與生薑搭配,可以溫中和胃,止嘔止瀉。逐魑丹中加入乾薑,可以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發揮最佳療效。
「逐魑丹」方劑中加入高良薑,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一、 溫中散寒:高良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化濕的作用。其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對於寒邪客於中焦、導致脘腹冷痛、噁心嘔吐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二、 行氣止痛:高良薑能行氣活血,溫通經絡,對於氣滯血瘀、導致的疼痛,具有止痛的效果。在「逐魑丹」中,高良薑與其他藥材配合,可有效緩解因寒邪侵襲、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的疼痛。
逐魑丹中加入茯苓,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寧心安神,祛邪除魅: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功效。魑魅魍魎,多因心神不寧,虛邪內擾而生,茯苓可補益心脾,安定心神,使心神安定,從而達到驅除邪祟、安神定志的作用。
2. 祛濕化痰,通竅開竅: 茯苓還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化痰的作用。魑魅之邪,往往與濕邪、痰濁相關,茯苓可祛除濕邪、化解痰濁,使經絡通暢,氣血運行順利,從而達到驅邪除魅的效果。
逐魑丹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解毒、緩和藥性之功效。逐魑丹方中可能含有較為峻猛的藥材,加入甘草可緩解藥物的毒性,避免藥性過於強烈,對人體造成傷害。
- 增強療效: 甘草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並輔助其他藥材發揮其藥效。在逐魑丹中,甘草可能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增強驅邪、祛除病邪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總之,甘草在逐魑丹方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調和藥性、增強療效的作用,為整體方劑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提供了保障。
「逐魑丹」方劑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驅寒,逐邪外出: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肝經,具有溫陽散寒、活血通絡、祛風除濕的功效。其溫陽之力可驅散寒邪,並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逐除體內的病邪,達到治病的目的。
- 助藥力,增強療效: 肉桂能引藥入經,並增強藥物的療效,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可發揮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療疾病。例如,肉桂與其他溫陽藥物配合,可增強溫陽驅寒之力,使療效更顯著。
逐魑丹中包含管仲,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一、驅邪逐寒:管仲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溫肺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其辛溫之性可驅散體內寒邪,而行氣止痛則有助於解除寒邪阻滯經絡所致的疼痛。
二、解毒止痛:管仲還具有解毒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治療寒邪入侵所致的各種病症,例如風寒咳嗽、脘腹冷痛、肢體麻木等。
因此,管仲在逐魑丹中起到驅散寒邪、解毒止痛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逐魑丹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明確主治「寒濕洩瀉」,其病機當為寒邪與濕浊內蘊脾胃,導致運化失常、清濁不分而泄瀉。寒濕為陰邪,易傷陽氣,故泄瀉之物多清冷、或伴腹中冷痛、舌苔白膩等症。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 - 蒼朮(2兩)
- 辛溫苦燥,專入脾胃,長於「燥濕健脾」,針對濕浊困脾之核心病機。其量大為君,意在速祛濕邪,恢復脾運。
臣藥 - 乾薑(3錢)、良薑(2錢)
- 乾薑守而不走,溫中散寒,專治脾胃虛寒;良薑(高良薑)辛熱,散寒止痛,二藥協同「溫中祛寒」,破解寒凝氣滯,助蒼術化濕。
佐藥 - 茯苓(1兩)、肉桂(1錢)、管仲(3錢)
- 茯苓:「利水滲濕」,引濕邪從小便出,與蒼朮形成「燥濕+利濕」雙路除濕。
- 肉桂:補火助陽,溫腎暖脾,針對寒濕久瀉可能涉及的腎陽不足(益火生土)。
- 管仲(貫眾):清熱解毒、止血,古代用於濕熱毒痢,此處或防寒濕鬱久化熱,或取其「收澀止瀉」之效。
使藥 - 甘草(1錢)
- 調和諸藥,緩和乾薑、肉桂之燥烈,兼能補中益氣。
配伍特點
- 溫燥並行:蒼朮、乾薑、良薑集中火力溫化中焦寒濕,符合「寒者熱之」「濕者燥之」原則。
- 標本兼治:以祛邪為主(散寒燥濕),兼顧脾腎陽氣(肉桂),且茯苓利濕防其復聚。
- 寒熱反佐:管仲性微寒,可制全方過熱,或針對寒濕夾雜熱毒之複雜證候。
推論與延伸
此方結構嚴謹,若臨證見「暴瀉如水、腹冷腸鳴、舌淡苔白滑」者,可效其法。然「管仲」之用或有爭議,需考證其品種(貫眾或另有別名),或於寒濕兼蟲積、瘀毒時更具深意。全方偏辛溫燥烈,非純虛證所宜,當以實寒濕盛為辨證關鍵。
傳統服藥法
蒼朮2兩,乾薑3錢,良薑2錢,茯苓1兩,甘草1錢,肉桂1錢,管仲3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逐魑丹, 出處:《辨證錄》卷七。 組成:蒼朮2兩,乾薑3錢,良薑2錢,茯苓1兩,甘草1錢,肉桂1錢,管仲3錢。 主治:寒濕泄瀉。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