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葉飲

ZHU YE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十七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胃經 16%
脾經 16%
心經 11%
小腸經 5%
腎經 5%
心包經 5%
大腸經 5%
肺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小腸經
腎經
心包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竹葉飲中包含淡竹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除煩: 淡竹葉性寒涼,味甘,具有清熱除煩、生津止渴的功效。其寒涼之性可清泄心火,緩解因心火上炎引發的煩躁不安、口渴心煩等症狀。
  2. 利尿通淋: 淡竹葉有較好的利尿作用,可促進尿液排泄,有利於排除體內毒素和多餘水分,對熱淋、小便不利等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淡竹葉在竹葉飲中起到清熱利尿、解暑除煩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竹葉飲中加入紫蘇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疏風解表,宣肺止咳:紫蘇子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宣肺止咳的作用。竹葉飲以清熱解暑、利尿消腫爲主,加入紫蘇子可增強其疏風解表之效,緩解因風寒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2. 調和脾胃,助消化:紫蘇子還具有理氣和胃、消食止痛的功效,可幫助脾胃消化吸收,緩解因食滯引起的胃脹、腹痛等症狀。竹葉飲中加入紫蘇子,可平衡藥性,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

竹葉飲中包含紫菀,主要由於其具有潤肺止咳的功效。

紫菀性溫,味辛,入肺經,能宣肺止咳、化痰散結。其含有揮髮油、皁苷等成分,能促進呼吸道分泌,稀釋痰液,使之易於咳出。

竹葉飲主要用於治療風熱犯肺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狀。紫菀加入方劑中,可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起到宣肺止咳、化痰止喘的功效,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竹葉飲中加入白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化痰:白前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竹葉飲主治肺熱咳嗽、痰多黃稠,而白前可以清熱化痰,使痰液稀釋,容易咳出,改善咳嗽症狀。
  2. 利水滲濕:白前兼具利水滲濕的作用,可以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減少痰液的生成。竹葉飲中加入白前,既能清熱化痰,又能利水滲濕,更能有效地改善肺熱咳嗽、痰多等症狀。

竹葉飲中包含百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止咳化痰: 百部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竹葉飲主要用於治療熱病煩渴、咳嗽痰多等症,百部的加入可增強其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效果,使療效更加顯著。

2. 協同作用: 竹葉飲中其他藥材如竹葉、麥冬、蘆根等,也具有清熱生津、潤肺止咳的功效,百部的加入與這些藥材相輔相成,協同作用,加強藥效,使藥物發揮最大療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竹葉飲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1. 調和藥性: 竹葉飲中多用寒涼藥材,如竹葉、石膏等,甘草性甘溫,能調和藥性,避免寒涼過度,減輕對脾胃的刺激。
  2. 緩解副作用: 甘草具有解毒、緩解藥物副作用的作用,能降低藥物對身體的負擔,提高患者的耐受性,使藥效更穩定、更安全。

甘草在竹葉飲中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使方劑更加合理,藥效更顯著。

竹葉飲中加入生薑,主要是為了和胃降逆

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止嘔、解表散寒之效。竹葉飲以清熱解暑為主,但部分患者在暑熱之時,脾胃功能較弱,易出現 胃氣上逆、噁心嘔吐 等症狀。生薑的加入,能溫暖脾胃,促進消化,降逆止嘔,使清熱之效更易發揮,同時也能緩解竹葉飲的寒涼之性,避免脾胃受寒。因此,生薑是竹葉飲中不可或缺的輔助藥材,起到 調和脾胃、增強療效 的作用。

主治功效


竹葉飲組成: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 百部:具有止咳化痰、驅蟲殺蟲、潤肺、止咳平喘等傳統功效。

  • 白前:味甘、性溫,入肺、脾經,具有溫中化痰、止咳化痰、降氣、消食化積的功效。

  • 淡竹葉:性寒、味甘,歸心、小腸、腎三經。具有清熱瀉火、清心降火、利尿消腫、生津止渴、利水滲濕等功效。

  • 紫蘇子:性味甘、辛、涼,性平、味甘,入肺、大腸經,具有潤肺宣肺、止咳化痰、平喘利氣、寬腸通便等多種功效。

  • 紫菀:具有止咳化痰、降氣、止咳平喘等功效。

主治功效: 發熱,氣往上衝,不得休息,想死也無法躺下。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甘草: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生薑: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 百部:百部具有止咳化痰、驅蟲殺蟲、潤肺、止咳平喘等傳統功效。

  • 白前:白前味甘、性溫,入肺、脾經,具有溫中化痰、止咳化痰、降氣、消食化積的功效。

  • 淡竹葉:淡竹葉性寒、味甘,歸心、小腸、腎三經。具有清熱瀉火、清心降火、利尿消腫、生津止渴、利水滲濕等功效。

  • 紫蘇子:紫蘇子性味甘、辛、涼,性平、味甘,入肺、大腸經,具有潤肺宣肺、止咳化痰、平喘利氣、寬腸通便等多種功效。

  • 紫菀:紫菀具有止咳化痰、降氣、止咳平喘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竹葉飲」,主要成分是淡竹葉、紫蘇子、紫菀、白前、百部、甘草、生薑,具有發熱,氣往上衝,不得休息,想死也無法躺下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竹葉1握,麥1升(淘),地骨白皮3分。
以水5升,煮取2升,以麥爛為度,食後分2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角膜炎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口乾口渴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竹葉飲, 出處:《延年秘錄》引蔣孝璋方(見《外台》卷二十一)。 組成:竹葉1握,麥1升(淘),地骨白皮3分。 主治:痰熱眼赤頭痛。

竹葉飲, 出處:《外台》卷二十一引《延年秘錄》。 組成:竹葉1握,犀角屑2兩,升麻2兩,乾葛2兩,黃芩3兩,麥門冬(去心)3兩。 主治:痰熱眼赤頭痛。

竹葉飲, 出處:《千金》卷十七。 組成:竹葉2升,紫蘇子2升,紫菀2兩,白前2兩,百部3兩,甘草3兩,生薑3兩。 主治:熱發氣上衝,不得息,欲死不得卧。

竹葉飲, 出處:《外台》卷十三引《崔氏方》。 組成:竹葉1握,麥門冬1升(去心),大棗20個(擘),甘草3兩(炙),半夏1升(湯洗令滑盡),粳米5合,生薑3兩。 主治:骨蒸,唇乾口燥,欲得飲水止渴。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