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瀝膏

ZHU LI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肝經 17%
心經 16%
胃經 15%
脾經 13%
大腸經 9%
膽經 6%
腎經 1%
肺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膽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竹瀝膏」

組成:

  • 天竹黃: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 瓜蔞:具有清熱化痰、潤肺化痰、散結、滑腸的功效。
  • 硃砂:具有清熱瀉火、安神、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
  •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的功效。
  • 桔梗: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
  • 天南星: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的功效。
  • 川貝母:具有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
  • 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 九節菖蒲:具有開竅、清熱解毒、止血、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祛風除濕、活血化瘀、健脾胃、化痰開竅、安神、宣濕醒脾、解毒等功效。
  • 竹瀝: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功效。

主治功效:

  1. 痰火上炎:痰液和火氣上升到頭部,引起頭痛、眩暈、耳鳴、目赤、咽喉腫痛等症狀。
  2. 痰迷心竅:痰液阻滯於心竅,引起神志不清、昏迷、抽搐等症狀。
  3. 中風氣喘:腦中風引起的呼吸困難,喘息不止的病症。
  4. 小兒驚風發癇:小兒因受驚嚇或其他因素導致的抽搐、痙攣等症狀。

總結:

竹瀝膏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安神定驚的功效。它常被用於治療痰火上炎、痰迷心竅、中風氣喘、小兒驚風發癇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竹瀝。
養血清熱。
用水白竹截長2尺許,每段劈作4片,以磚2塊排定,將竹片仰架磚上,兩頭露1-2寸,下以烈火迫之,兩頭以盆盛瀝。每6分中加生薑汁1分服之。痰熱甚者,只可加半分耳。

方劑組成解釋


天竹黃苦寒,清熱化痰;瓜蔞苦寒,清熱化痰;硃砂辛溫,化痰開竅;枳殼苦辛,行氣化痰;桔梗苦辛,宣肺化痰;天南星辛苦,化痰開竅;川貝母苦甘,清熱化痰;黃連苦寒,清熱燥濕;九節菖蒲辛苦,化痰開竅;竹瀝甘寒,清熱化痰。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化痰、豁痰開竅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清熱化痰、豁痰開竅的功效,適用於痰火上炎,痰迷心竅,以及中風氣喘,小兒驚風發癇等症。但本方有辛溫燥烈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氣喘癲癇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多痰牙齒緊閉口張不開半身或下肢麻木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竹瀝膏, 出處:《醫學入門》卷七。 組成:竹瀝。 主治:養血清熱。主治:痰厥不省人事,幾死者。

竹瀝膏, 出處:《幼幼新書》卷十三引張渙方。 組成:竹瀝(依法旋取)半合,生地黃半合(取汁),蜜半合(以上攪勻),桂心1兩(爲末),石菖蒲(1寸9節者,取末)1兩。 主治:小兒中風,失音不語,牙關緊急。

竹瀝膏,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福州方)。 組成:天竺黃3兩,鮮瓜蔞16兩,朱砂5錢,枳殼3兩,桔梗3兩,膽星3兩,川貝3兩,川連3兩,九節菖蒲7錢,鮮竹瀝8兩。 主治:痰火上炎,痰迷心竅,以及中風氣喘,小兒驚風發癇。

竹瀝膏,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家寶》。 組成:白朮1分(蜜炒),大附子(去皮臍,炮)1錢,全蠍7個(每個用7葉薄荷裹,湯泡麻黃,令軟纏定,慢火炙黃色),犀角(鎊末)1錢,厚朴(用甘草水煮,焙乾)1分。 主治:小兒諸癇。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