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豬膚湯,顧名思義,以豬皮為主要藥材。此乃因豬皮富含膠原蛋白,具有滋陰潤燥、補虛益氣的功效。
傳統醫學認為,豬皮性涼,味甘,歸入脾、肺經。其膠質可滋潤肌膚,緩解乾燥,並能改善氣血不足所致的疲乏無力,以及肺燥咳嗽等症狀。故豬膚湯常用於治療陰虛燥咳、皮膚乾燥、氣血不足等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豬膚湯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豬膚湯出自《傷寒論》,主治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此證屬少陰陰虛火炎,虛熱上擾所致。少陰為水火之臟,陰虛則虛火內生,上灼咽喉則咽痛,擾及胸膈則胸滿心煩;下利則因陰虛內熱,津液下泄。張仲景以豬膚湯滋陰潤燥、引火下行,使虛火得降而諸症自解。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豬膚(一斤)
- 性味歸經:甘、微寒,入肺、腎經。
- 作用:豬皮為血肉有情之品,善滋少陰之陰,潤燥而不滯膩。《長沙藥解》謂其「利咽喉而消腫痛,清心肺而除煩滿」,能直達少陰,滋陰降火。其質地潤澤,可緩解咽喉乾痛,兼能固護腸道,治下利而不傷陰。
2. 白蜜(一升)
- 性味歸經:甘、平,入肺、脾、大腸經。
- 作用:白蜜為甘潤之品,助豬膚滋陰潤燥,清虛熱而解心煩。其黏滑之性可潤咽喉、和腸胃,與豬膚協同緩解下利與咽痛。
3. 白粉(五合,即炒香之米粉)
- 性味歸經:甘、平,入脾胃經。
- 作用:炒香之米粉能健脾和中,固腸止利,防滋膩傷脾。此藥兼顧脾胃運化,使陰液得補而不礙消化,亦符合「甘緩」之理。
配伍邏輯
- 甘咸潤降:豬膚咸寒滋腎,白蜜甘潤養肺,二者相配,肺腎同治,金水相生,共奏滋陰降火之效。
- 標本兼顧:白粉健脾止利以治標,豬膚、白蜜滋陰治本,三藥合方,使虛火下行,陰復熱退,下利與咽痛並除。
- 煎服法之妙:先煮豬膚取其潤,後加蜜、粉「熬香」,增強藥力融合與脾胃吸收。分六次溫服,緩圖其效,避免滋膩太過。
治療原理
此方從少陰陰虛本質入手,以滋潤為法,不直折火而火自平,體現「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之旨。其組方簡約,藥性平和,針對虛火上浮、下利傷陰之證,通過潤燥、健脾、降火三層次作用,恢復少陰水火既濟之常。
傳統服藥法
豬膚1斤。
引少陰之虛火下達。甘咸潤納。
上以水,煮取5升,去滓,加白蜜1升,白粉5合,熬香,和令相得。分6次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豬膚湯, 出處:《醫學碎金錄》。 組成:火腿(熬清汁,去浮油)炒米粉。 主治:肺病。
豬膚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豬膚1斤。 主治:引少陰之虛火下達。甘鹹潤納。主治: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