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聖麝香餅子

至聖麝香餅子

ZHI SHENG SHE XIANG BING Z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熱 (1.92)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19%
脾經 19%
心經 16%
肺經 14%
肝經 14%
胃經 3%
大腸經 3%
膽經 3%
膀胱經 3%
腎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至聖麝香餅子」方劑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舒筋活絡,止痛定驚: 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舒筋活絡、止痛定驚的功效。此方劑多用於治療中風後遺症、肢體麻木、頭痛眩暈等症狀,而天麻的藥性有助於緩解這些症狀,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2. 協同麝香,增強療效: 麝香性溫,味辛,入心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止痛的功效。天麻與麝香搭配使用,可以相輔相成,增強藥效。天麻可以幫助麝香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進一步提高開竅醒神的效果。

至聖麝香餅子方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玄參性寒,味苦鹹,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與方中其他清熱解毒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解毒的目的。
  2. 滋陰降火: 玄參兼具滋陰降火的功效,可滋養心肺腎陰,對於因陰虛火旺導致的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症狀也具有一定療效。因此,加入玄參不僅能清熱解毒,同時也能滋陰降火,使藥效更加全面。

至聖麝香餅子方劑中加入地榆,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涼血止血: 地榆性寒,味苦澀,入肝、脾經,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方劑中加入地榆,可輔助麝香活血化瘀,並針對因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狀,起到清熱涼血、止血止痛的作用。
  2. 收斂生肌: 地榆亦具有收斂生肌的功效,可促進傷口癒合,預防感染。在治療外傷出血、創傷感染等症狀時,地榆的收斂生肌作用可以配合麝香的活血化瘀,促進傷口修復。

「至聖麝香餅子」方劑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 附子性溫熱,入腎經,能溫陽散寒,回陽救逆。此方中麝香性辛溫,但因其走竄之性,單獨使用恐傷陽氣。附子與之搭配,能溫煦陽氣,避免麝香過度耗散陽氣,使藥性平衡。
  2. 助麝香透達: 附子能通經活絡,促進血脈流通,有助於麝香通經活絡,散瘀止痛,使其藥效發揮得更加充分。

總之,附子在「至聖麝香餅子」中,既能溫陽散寒,又能助麝香透達,起到協調藥性、增強療效的作用。

「至聖麝香餅子」方劑中包含「白花蛇」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通經活絡,祛風止痛:白花蛇性味辛溫,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祛風止痛的功效。此方可能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麻木不仁等症狀,而白花蛇的藥性正好能緩解這些病症。

二、化瘀散結,消腫止痛:白花蛇還有化瘀散結、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因此,方劑中加入白花蛇可能是為了增強其消腫止痛的作用。

「至聖麝香餅子」方劑中含有硃砂,這主要是因為硃砂在中醫理論中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

硃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其性寒,味甘,入心經,可鎮心安神,治療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症狀。同時,硃砂也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熱病神昏、咽喉腫痛等。

在「至聖麝香餅子」中,硃砂與其他藥物配合,旨在治療心神不安、熱病神昏等症狀,發揮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

「至聖麝香餅子」方劑中包含麝香,主要原因如下:

  1. 開竅醒神:麝香性溫,氣味芳香,能通達腦竅,開通心神,醒腦開竅,用於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
  2. 活血化瘀:麝香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腫止痛。

因此,在「至聖麝香餅子」方劑中,麝香起到開竅醒神、活血化瘀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至聖麝香餅子》的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複雜風證與虛風內動之疾,主要針對三類病機:

  1. 肝風內動,痰涎壅盛:如「潮搐瘛疭(抽搐痙攣)、口眼相引、目睛上視、口吐涎沫」,屬風痰上擾、筋脈失攝之象,常見於小兒驚風或成人中風。
  2. 氣血虧虛,風邪乘襲:如吐瀉後「腸胃俱空,氣血變亂」,或「老人虛風」「婦人虛風」,因正氣不足而引發肢體強直、精神昏塞、言語不利等症。
  3. 心神失養,驚悸不安:如「卧不得寐,反拗多啼」「涎潮汗出」,屬心脾兩虛,風邪客於心包,導致神志不寧。

全方以「熄風定驚、化痰開竅、溫通經絡」為核心,兼顧補虛與祛邪,尤其適合虛實夾雜之風證。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熄風止痙

    • 天麻:平肝熄風,為治痙厥抽搐要藥。
    • 白花蛇頭(或烏梢蛇):搜剔內外風邪,通絡止痙。
    • 附子:溫陽散寒,助氣化以熄內風(「風從氣化」之理)。
  2. 化痰開竅

    • 麝香:芳香走竄,醒神開竅,透達經絡。
    • 朱砂:鎮心安神,兼清心火。
    • 金箔:重鎮安魂,協同朱砂定驚。
  3. 涼血養陰

    • 玄參:滋陰降火,防附子燥烈傷陰。
    • 地榆:涼血解毒,兼治痰熱擾神之涎潮。
  4. 扶正固本

    • 人參湯送服:補元氣、益心脾,助正氣以托邪外出。

配伍特點

  • 「寒熱並用」:附子(熱)配玄參、地榆(涼),調和陰陽,防溫燥耗陰。
  • 「標本兼治」:麝香、蛇類治風痰標急,人參、玄參顧氣血之本。
  • 「內外風同調」:天麻熄內風,白花蛇祛外風,適合風邪深伏經絡或久病虛風。

原理推演
此方以「風痰蒙竅、氣虛挾風」為病機關鍵,通過鎮驚化痰、溫通氣血,使風熄涎消、神明清靈。尤其「重湯熬膏」之法,緩和藥性,適合虛弱體質;「金箔為衣」增強鎮攝之效,符合古代「金石鎮墜」的治風思路。

傳統服藥法


天麻半兩,玄參半兩,地榆半兩,附子1兩,白花蛇頭1個,朱砂半兩,麝香半兩。
上藥放於銀器內,入湯更坐,重湯熬成膏,為丸,如梧桐子大,金箔為衣,捏作餅子。
每服2餅,煎人參湯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至聖麝香餅子具有祛風通絡、開竅醒神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貝爾氏癱瘓四肢抽搐多痰口角自動會流口水手指緊繃難以伸直四肢筋肉筋攣僵硬

相同名稱方劑


至聖麝香餅子, 出處:《雞峰》卷二十三。 組成:天麻半兩,玄參半兩,地榆半兩,附子1兩,白花蛇頭1個,朱砂半兩,麝香半兩。 主治:三種發病,潮搐瘛瘲,口眼相引,目睛上視,頭項偃仰,口吐涎沫;及吐痢之後,腸胃俱空,氣血變亂,卧不得寐,反拗多啼,令兒發驚,手足掣縮,腰背強直,精神暗鈍,涎潮汗出,漸加昏塞;或老人虛風,或男子婦人虛風後風客心脾,暗不能言。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