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殼劑芥散

ZHI KE JI JIE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脾經 20%
肝經 14%
心經 11%
胃經 8%
大腸經 8%
膀胱經 5%
腎經 5%
小腸經 2%
肺經
脾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腎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枳殼劑芥散中加入荊芥,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疏散風熱,宣肺止咳: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宣肺止咳的功效,可幫助散寒解表,宣通肺氣,改善因風寒或風熱所致的咳嗽、鼻塞等症狀。
  2. 配合枳殼,增強解表效果:枳殼性苦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降逆止嘔的功效。配合荊芥的疏散風熱作用,可更有效地解表散寒,同時兼具消積止咳的效果。

因此,荊芥在枳殼劑芥散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可與枳殼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枳殼劑芥散中加入防風,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協同散寒止痛: 枳殼具有理氣消脹、行滯止痛的功效,芥子則溫中散寒、消腫止痛。防風性溫,能祛風散寒、止痛,與枳殼、芥子相配合,三者共同發揮散寒止痛作用,尤其針對寒邪客於經絡,所致的疼痛、麻木等症狀,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二、疏風解表: 防風具有疏風解表的作用,可與枳殼、芥子共同解除風邪入侵所引起的表寒症狀,如頭痛、鼻塞、流涕等。同時,防風也能配合枳殼、芥子,增強散寒止痛效果,使藥效更加全面。

枳殼劑芥散中加入瓜蔞,主要是利用其利水消腫的功效。

瓜蔞味甘性寒,入肺、脾、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水、消腫解毒之效。方劑中,枳殼理氣化痰,芥子溫肺化痰,而瓜蔞則可輔助其清熱利水,並能降低藥性燥烈之弊,使藥力更為和緩,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同時,瓜蔞還有利尿通淋之效,可以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進一步緩解水腫之症狀。

枳殼劑芥散方中加入木通,主要考慮以下兩點:

  1. 利水消腫: 木通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枳殼劑芥散主治水腫、腹脹、小便不利等症,木通的加入可增強利水消腫之力,促進水液代謝,緩解水腫。
  2. 通絡止痛: 木通亦具通絡止痛之效,能疏通經絡,緩解疼痛。枳殼劑芥散中常配合其他活血化瘀藥物,木通的加入可協同作用,增強止痛功效,緩解因水腫帶來的疼痛不適。

枳殼劑芥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緩解藥性: 枳殼與芥子皆屬辛溫燥烈之品,易傷津耗氣。當歸性溫和,能補血活血,兼具潤燥之效,可緩解枳殼與芥子的燥烈之性,避免損傷脾胃,更易於人體吸收。

二、 協調功效: 當歸可活血化瘀,與枳殼、芥子共同配合,可促進氣血運行,消散瘀滯,更能有效治療寒邪凝滯所致的胸腹脹滿、脘腹冷痛等症。

枳殼劑芥散中包含皁刺,主要原因有二:

  1. 通便止痛:皁刺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通便、止痛之效。枳殼劑芥散主要治療胸腹脹滿、脘腹疼痛、便祕等症,皁刺能促進腸蠕動,緩解腸道痙攣,幫助排泄積滯,達到通便止痛的目的。
  2. 消腫散結:皁刺亦具消腫散結之功效,有助於解除因積滯、痰飲等引起的胸腹脹滿。枳殼劑芥散中,枳殼行氣消積,芥子溫中散寒,皁刺的加入,更能增強消腫散結之效,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治療效果。

枳殼劑芥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 枳殼性苦寒,芥子性辛溫,均偏於燥烈。甘草性甘平,味甘入脾,可緩和枳殼與芥子的燥烈之性,避免傷及脾胃,使其藥力更趨平和,更易於患者接受。
  2. 增強療效: 甘草能補脾益氣,緩解枳殼與芥子引起的胃氣上逆、腹痛等症狀,並能增強藥物的滲透性和吸收性,使其藥效更顯著。同時,甘草還能調和藥物,使各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枳殼劑芥散中包含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行氣,和胃止嘔: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燥濕化痰、和胃止嘔之功效。枳殼性寒,擅長行氣消積,與陳皮配伍,相輔相成,能更好地疏肝理氣,消食化滯,緩解嘔吐腹脹等症。
  2. 調和藥性:枳殼寒涼,可引導藥力下行,而陳皮則性溫和,能調和枳殼的寒性,避免藥性過於寒涼,對脾胃造成損傷。兩者相配,既能發揮藥效,又能保護脾胃,使治療更加安全有效。

枳殼劑芥散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和胃止嘔: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和胃止嘔等功效。枳殼劑芥散主要用於治療脾胃不和、濕熱內蘊引起的嘔吐、腹脹、胸悶等症。茯苓的健脾利濕作用可以幫助脾胃運化水濕,減輕濕熱對胃部的刺激,進一步達到止嘔的效果。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枳殼性苦辛,味寒,具有行氣消積、散結止痛的功效。茯苓性平,可以中和枳殼的寒性,避免其過度寒涼傷脾胃,同時也能調和藥性,使藥物更易於吸收和發揮作用。

總而言之,茯苓的加入可以有效提升枳殼劑芥散的治療效果,使其既能消積止痛,又能健脾利濕,更能避免寒涼傷脾胃。

枳殼劑芥散中包含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 枳殼味苦、性寒,具有行氣消積、破氣消痞、寬胸散結的功效。其苦寒之性可入肝經,疏肝理氣,緩解胸脅脹滿、脘腹疼痛等症狀。
  2. 降逆止嘔: 枳殼能降逆止嘔,對於因肝氣鬱結、脾胃不和引起的嘔吐、噁心等症狀具有較好療效。

總之,枳殼在枳殼劑芥散中發揮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因肝氣鬱結、脾胃不和引起的各種不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枳殼劑芥散」

中藥方劑「枳殼劑芥散」的主治功效為腸道中有風氣和痔瘡漏出,並有臟器毒素下血,脫肛疼痛。

  • 甘草: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陳皮: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 當歸:中藥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防風: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茯苓: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荊芥: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 木通:木通具有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
  • 枳殼: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 皁皁刺:中藥皁刺具有驅蟲殺蟲、止咳化痰、排膿、散風熱、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等功效。
  • 瓜蔞:瓜蔞性寒,味甘、鹹,具有清熱化痰、潤肺化痰、散結、滑腸、止咳化痰、清熱瀉火、潤肺、散結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枳殼劑芥散」具有以下功效:

  • 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
  • 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
  • 驅蟲殺蟲、止咳化痰、排膿、散風熱、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消腫止痛。
  • 清熱化痰、潤肺化痰、散結、滑腸、止咳化痰、清熱瀉火、潤肺、散結。

傳統服藥法


荊芥、防風、栝樓、木通、當歸、皂角刺、甘草、陳皮、茯苓、枳殼各等分。
上為末。
每服半兩,水1盞,煎至7分,和滓空心溫服。後用淋洗藥:甘松、風眼草、蒴藋(用根葉莖全)、華蔥各等分,為粗末。每用藥1兩,水2碗,煎3-5沸,癢痛時淋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脫肛胃腸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枳殼劑芥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九七。 組成:荊芥、防風、栝樓、木通、當歸、皂角刺、甘草、陳皮、茯苓、枳殼各等分。 主治:腸風痔漏,並臟毒下血,脫肛疼痛。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