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疔散

DOU DING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6

熱/寒比例

(0.31)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41%
肝經 41%
胃經 17%
心經
肝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痘疔散中包含雄黃,乃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1. 解毒殺菌: 雄黃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之效。對於痘瘡、疔瘡等毒性較強的病症,可起到解毒殺菌的作用,抑制病菌的繁殖,促進傷口癒合。
  2. 消腫止痛: 雄黃亦可消腫止痛,對於痘瘡引起的紅腫熱痛,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減輕患者的痛苦。

因此,痘疔散中加入雄黃,可有效地治療痘瘡、疔瘡等病症。

痘疔散方劑中加入紫草,主要是利用其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的功效。

紫草性寒,味甘,歸心、肝經。其藥理作用包括:

  • 清熱涼血:能清除體內熱毒,改善因熱毒引起的痘疔症狀,如紅腫、疼痛等。
  • 解毒消腫:能有效消解痘疔的毒素,促進炎症消退,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紫草在痘疔散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能有效緩解痘疔的症狀,促進病情好轉。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痘疔散」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

  • 雄黃 (一錢)
  • 紫草 (三錢)

古代主治:

小兒痘疔。

治療原理分析:

痘疔散以雄黃和紫草兩味藥物組成,針對小兒痘疔的病理機制,發揮清熱解毒、涼血活血、消腫止痛的功效,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1. 清熱解毒:
    • 雄黃: 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殺蟲的功效。痘疔的形成,往往與體內蘊積熱毒有關,雄黃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從根本上遏制病勢發展。雄黃的殺蟲作用,也針對可能存在的皮膚感染因素,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2. 涼血活血:
    • 紫草: 具有清熱涼血、活血解毒、消腫止痛、潤燥滑腸的功效。痘疔的發展過程中,常伴隨局部紅腫熱痛,紫草能清解血分熱毒,同時活血化瘀,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有助於消散腫脹。紫草的潤燥作用,亦可緩和皮膚乾燥不適。

配伍意義:

雄黃與紫草相伍,兩藥合用,相輔相成,增強清熱解毒,涼血活血之功,既能清除體內熱毒,又可促進局部氣血循環,達到消腫止痛,治癒痘疔的目的。

應用方法與佐證:

  • 根據《古方彙精》記載,將雄黃、紫草研磨成細末,以胭脂汁調和,用銀簪腳挑破黑痘,將藥粉敷於患處,可見其治療效果顯著。
  • 《景嶽全書》亦提及痘疔散的用法,同樣強調將藥粉調和後塗抹於挑破的黑疔處。

痘疔的病理認識與治療原則:

痘疔的形成,多因熱毒蘊結,氣血壅滯所致。古代醫家將其視為痘瘡中的嚴重表現。

  • 《景嶽全書》中提到,痘瘡在發病初期(七日前)出現咽喉腫痛屬逆證,若在起發灌膿之時(七日後)出現,則為痘瘡本身病程的自然反應。若咽喉腫痛嚴重,可服用加味甘桔湯以緩解,但若同時有痘疔發生,則宜使用針對痘疔的治療方法,如痘疔散。
  • 《景嶽全書》強調「痘疔散」和「四聖丹」等方劑皆為治療痘疔的良方,足以說明其在痘疔治療中的重要地位。

總結:

痘疔散以其清熱解毒,涼血活血之功,針對痘疔的病理核心,發揮治療作用。其配伍精簡,療效確切,可謂治療痘疔的經典方劑。古代醫家亦以實際應用,證明瞭其臨牀療效。

傳統服藥法


雄黃1錢,紫草3錢。
上為末。
先以銀簪挑破,胭脂汁調搽。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痘疔散, 出處:《本草綱目》卷九引《痘疹證治》。 組成:雄黃1錢,紫草3錢。 主治:小兒痘疔。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