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痛膏

YING TONG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1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肝經 21%
胃經 19%
心經 12%
肺經 10%
腎經 7%
大腸經 4%
脾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應痛膏 」,主要成分是:檳榔、白荳蔻、肉桂、柳枝、木鱉子、白芷、當歸、丁香、天南星、白附子、附子、蜂蠟,主治功效是:嚴重的外傷導致疼痛。

檳榔性苦能破滯,辛能散邪,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白荳蔻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暖脾胃陽氣、化濕、行氣止嘔之效。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丁香具有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附子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天南星性味辛、溫,歸肺、脾經,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等功效。白附子性溫,具有溫通經絡、化痰散結、定驚搐的功效。木鱉子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解毒、利水滲濕、化腐生肌、利水消腫等功效。

中藥方劑「 應痛膏 」,主要成分是:檳榔、白荳蔻、肉桂、柳枝、木鱉子、白芷、當歸、丁香、天南星、白附子、附子、蜂蠟,主治功效是:嚴重的外傷導致疼痛。

傳統服藥法


當歸半兩,秦艽半兩,何首烏半兩,敗龜半兩,白蘞半兩,白及半兩,白朮半兩,白芷半兩,杏仁(去皮尖)半兩,木鱉子(去殼)半兩,芎(艹窮)半兩,延胡素半兩,密倫僧(煅,研)半兩(用麻油8兩熬前藥,令杏仁黃黑色為度,漉出藥滓,入後藥),乳香(研)1分,麒麟竭(研)1分,沒藥(研)1分,楓香脂(研)1分,鉛丹3兩。
發背,加附子末1分,同熬勻,用紙花子貼瘡上。
上先用油煎前十三味,去滓,入後五味再熬,用柳枝幹攪勻,令黑色成膏青為度。

方劑組成解釋


檳榔、白荳蔻、肉桂、柳枝、木鱉子、白芷、當歸、丁香、天南星、白附子、附子均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蜂蠟具有保護皮膚、促進傷口癒合的功效。本方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為主,兼以保護皮膚、促進傷口癒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背部膿瘡

相同名稱方劑


應痛膏,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五。 組成:白檳榔3枚,白豆蔻1枚,官桂半兩,柳枝1分,木鱉子20枚,香白芷3錢,當歸1兩,丁香3錢,天南星1個,白附子1兩,黑附子(大者)1個,黃蠟(時足用)。 主治:大折傷疼痛。

應痛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 組成:當歸半兩,秦艽半兩,何首烏半兩,敗龜半兩,白蘞半兩,白及半兩,白朮半兩,白芷半兩,杏仁(去皮尖)半兩,木鱉子(去殼)半兩,川芎半兩,延胡素半兩,密佗僧(煅,研)半兩(用麻油8兩熬前藥,令杏仁黃黑色爲度,漉出藥滓,入後藥),乳香(研)1分,麒麟竭(研)1分,沒藥(研)1分,楓香脂(研)1分,鉛丹3兩。 主治:癰疽發背,及諸種瘡腫。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