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交湯

引交湯

YIN JIAO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六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偏寒 (0.6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心經 18%
肺經 17%
胃經 17%
腎經 14%
脾經 10%
心包經 2%
肝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脾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引交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補益腎陰,滋潤血脈: 熟地黃為滋陰補血要藥,能補益腎陰,使腎精充盈,並滋養心血,改善血液循環,緩解心悸、失眠等症狀。

2. 促進血行,引血下行: 引交湯主要治療血虛上逆所致的病症,熟地黃能滋陰養血,並促進血行,使血氣運行通暢,達到引血下行的效果,有助於改善頭暈、頭痛、鼻衄等症狀。

熟地黃的加入,配合其他藥材,可發揮協同作用,有效改善血虛上逆所致的各種症狀。

引交湯中含有麥門冬,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肺: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引交湯主治燥熱咳嗽,肺燥津傷,而麥門冬可以滋陰潤肺,緩解肺燥,使津液生津,達到止咳化痰之效。
  2. 配伍相宜:引交湯中其他藥材,如沙參、玉竹等,皆屬滋陰之品,與麥門冬相配伍,藥效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滋陰潤肺、清熱止咳的功效。

總而言之,麥門冬在引交湯中起到滋陰潤肺、緩解燥熱咳嗽的功效,與其他藥材相配伍,共同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引交湯中包含山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固精:山茱萸味酸、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精縮尿的功效。引交湯用於治療腎虛精虧、遺精滑精等症,山茱萸可補腎固精,改善腎氣虛弱,防止精液流失。
  2. 斂陰止汗:山茱萸亦有斂陰止汗的功效。引交湯對於腎虛導致的盜汗、自汗等症也有療效,山茱萸可收斂陰液,減少汗液分泌,達到止汗的效果。

總體而言,山茱萸在引交湯中發揮著補腎固精、斂陰止汗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共同達到治療腎虛相關病症的目的。

引交湯中加入沙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肺: 沙參性涼味甘,入肺、脾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之功效。引交湯主要用於治療肺熱燥咳,而沙參能清熱降火、滋潤肺燥,緩解咳嗽、咽乾等症狀,起到輔助主藥清熱解毒的作用。
  2. 健脾益氣: 沙參同時具備健脾益氣的作用,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營養吸收。引交湯中常搭配一些補氣藥材,如黃芪、黨參等,沙參的加入可增強藥效,協同補氣作用,使患者更快恢復體力。

引交湯中包含茯神,其原因主要在於茯神具備以下兩點功效:

  1. 安神定志:茯神味甘性平,入心、脾經,具有安神定志、寧心安神之效。引交湯常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健忘等症,而茯神有助於安撫心神,改善睡眠品質,提升療效。
  2. 健脾益氣:茯神亦具有健脾益氣之效。引交湯中常配伍其他健脾補氣藥物,茯神可協同作用,加強健脾益氣之效,使患者脾胃功能改善,更好地吸收藥物營養,達到治療目的。

引交湯中包含玄參,主要是因為玄參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一、清熱解毒:玄參性寒,味甘苦,入心、肺、腎經,能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引交湯多用於熱毒壅盛,咽喉腫痛,或口舌生瘡等症,而玄參的清熱解毒作用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二、滋陰潤燥:玄參還具有滋陰潤燥的作用,能滋養肺陰,潤燥生津。引交湯中常配伍其他滋陰潤燥藥物,如麥冬、生地等,共同達到滋陰潤燥,清熱解毒的目的。

總之,玄參在引交湯中起到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的作用,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引交湯中包含白芍,主要原因有二:

一、 緩解肝氣鬱結,疏肝理氣: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功效。肝氣鬱結常導致胸悶脅痛、月經不調等,白芍可緩解肝氣鬱結,疏肝理氣,從而改善症狀。

二、 補益氣血,調和營衛:白芍同時也具備養血的功效,可補益氣血,調和營衛,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各種症狀。引交湯中常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以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引交湯中加入水菖蒲,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通竅開竅:水菖蒲性溫,味辛,歸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化痰開竅的功效。方中常與菖蒲、遠志等藥材搭配,以增強其通竅開竅之效,用於治療神志不清、痰濁阻竅等症。

二、 健脾益氣:水菖蒲還有健脾益氣的作用,可促進脾胃運化,改善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狀。引交湯中常與白朮、茯苓等藥材配合,增強其健脾益氣之效,有助於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引交湯中包含補骨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腎助陽,引火歸元: 補骨脂性溫,味辛,入腎經,具有溫腎助陽、補火助陽之效。引交湯多用於陽虛寒凝,氣血運行不暢之症,補骨脂可溫腎陽,鼓舞陽氣,促進氣血運行,引導陽氣歸於正位。
  2. 溫脾暖胃,助消化: 補骨脂亦可溫脾暖胃,助消化。引交湯常用於脾胃虛寒,食少納呆等症,補骨脂可溫暖脾胃,促進消化吸收,增強脾胃功能。

因此,補骨脂在引交湯中起到了溫腎助陽、引火歸元,以及溫脾暖胃、助消化的作用,為治療陽虛寒凝、脾胃虛寒之症提供助力。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引交湯》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引交湯》主治「水火兩衰,熱極不能熟睡,日夜兩眼不閉」。此症核心在於「心腎不交」:

  1. 水火兩衰:心屬火,腎屬水。心火不足則神不守舍,腎水虧虛則陰不制陽,虛熱擾神。
  2. 熱極不寐:虛熱內生,上擾心神,導致徹夜難眠、雙目不能閉合。此非實火,乃陰虛陽亢之象。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方劑結構解析

  1. 滋陰補腎填精

    • 熟地1兩、山茱萸5錢:填補腎陰,固攝精氣,為滋水之主藥。
    • 沙參5錢、玄參5錢:養肺腎之陰,清虛火,助熟地壯水制火。
  2. 養心安神定志

    • 麥冬1兩、炒棗仁5錢、茯神3錢:滋心陰、養肝血,酸棗仁斂魂安神,茯神健脾寧心。
    • 白芍2兩:大劑量柔肝斂陰,平抑虛陽上亢,緩解「兩眼不閉」之躁動。
  3. 清熱引火歸元

    • 炒桅子3錢:清心除煩,導虛熱下行。
    • 破故紙5分(補骨脂):微量溫腎陽,取「陽中求陰」之意,助水火既濟。
  4. 開竅交通心腎

    • 菖蒲5分:芳香開竄,醒神開竅,溝通心腎之氣。

(二)治療機轉

  1. 補腎水以制心火:熟地、山茱萸、玄參等滋補腎陰,使水上濟心火。
  2. 養心陰以安神魂:麥冬、棗仁、茯神養心血,心神得養則夜寐自安。
  3. 柔肝斂陽以息風:白芍量重,柔肝熄風,緩解陰虛陽亢之「目不瞑」。
  4. 微量溫陽以引火:補骨脂助腎陽,如燈芯引火,使浮越之虛熱下歸腎宅。
  5. 菖蒲為使,交通上下:開竅之力貫通心腎,恢復水火既濟之常。

(三)推理延伸功效

若「熱極不眠」伴隨陰虛口乾、心悸恍惚、舌紅少苔等,此方可調整為:

  • 陰虛甚:加天冬、玉竹。
  • 虛煩甚:加淡竹葉、蓮子心。

全方以「滋陰潛陽、引交心腎」為軸,標本兼治,使陰平陽祕,神眠自復。

傳統服藥法


熟地1兩,麥冬1兩,炒棗仁5錢,山茱萸5錢,沙參5錢,茯神3錢,玄參5錢,白芍2兩,炒桅子3錢,菖蒲5分,破故紙5分。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引交湯, 出處:《辨證錄》卷六。 組成:熟地1兩,麥冬1兩,炒棗仁5錢,山茱萸5錢,沙參5錢,茯神3錢,玄參5錢,白芍2兩,炒桅子3錢,菖蒲5分,破故紙5分。 主治:水火兩衰,熱極不能熟睡,日夜兩眼不閉。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