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木賊飲子中包含木賊,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利濕、止血止癢:木賊性寒,味苦,歸肺、肝經,具有清熱利濕、止血止癢的功效。其富含矽酸,能收斂止血,對於濕熱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瘡瘍等,具有良好的療效。
- 疏風散熱、止痛:木賊亦具備疏風散熱、止痛之效,可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牙痛等症。
因此,木賊飲子中包含木賊,是基於其清熱利濕、止血止癢、疏風散熱等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木賊飲子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行氣止痛:木賊飲子主治風寒濕邪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川芎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疏散風寒、行氣止痛之效,可助木賊散寒除濕,改善肢體麻木,緩解疼痛。
- 活血化瘀,通經絡:川芎還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絡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因風寒濕邪阻滯經絡而導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木賊飲子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胎動不安,坐卧不得」,屬古代安胎方劑。胎動不安多因氣血失調、衝任不固或外感風邪所致,患者常見腹中胎動頻繁、心神不寧、難以安卧。此方以木賊草、川芎配伍,配合金銀煎煮,旨在調和氣血、疏風安胎。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1. 藥物組成與性味歸經
木賊草(去節)
- 性味:甘、微苦,平。
- 歸經:入肺、肝、膽經。
- 傳統功效:散風熱、退目翳,兼能疏風解表、輕宣升散。
- 安胎邏輯:其輕揚之性可疏解外邪,防止風熱或風邪擾動胎元;亦能調暢肝氣,間接緩解因情緒不暢或肝鬱所致的胎動不安。
川芎(銼)
- 性味:辛、溫。
- 歸經:入肝、膽、心包經。
- 傳統功效: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為「血中氣藥」。
- 安胎邏輯:雖具活血之性,但與木賊草配伍後,可疏肝解鬱、調暢氣血,使衝任氣血和順而胎自安。古方中川芎亦用於血虛或氣滯型胎動(如《金匱要略》當歸散)。
金、銀同煎
- 傳統作用:金銀屬「重鎮安神」之品,能鎮攝浮越之氣,安定胎元。古代認為金銀材質可引藥入血分,兼有清熱解毒之效,適合胎動兼見熱象者。
2. 配伍原理與治療機制
- 疏風調氣為主:木賊草輕清上行,疏風透邪;川芎辛散溫通,行氣活血。二者配伍,外散風邪、內調氣血,解除因外感或氣滯導致的胎動不寧。
- 重鎮安神為輔:金銀煎湯增強鎮靜之效,平衡木賊、川芎的升散之性,避免藥力過於走竄。
- 標本兼顧:針對胎動不安的標證(躁動不寧)與本因(風邪、氣滯),以「疏解-調和-鎮攝」三層次發揮作用。
3. 可能延伸功效
- 風熱夾雜型胎動:若孕婦外感風熱,伴頭痛、目赤,木賊草可疏散風熱,川芎引藥上行。
- 肝鬱氣滯型胎動:因情緒不遂導致胸脅脹滿、胎動頻作,川芎行氣解鬱,木賊草助肝氣條達。
三、總結
此方以「疏風調氣」為核心,通過木賊草與川芎的配伍,解除外邪與氣血失和對胎元的影響,輔以金銀重鎮安神,體現古代對胎動不安「動者靜之」「鬱者達之」的治療思路。適合風邪外襲或輕度氣滯型胎動,然須辨明證型,非通用於一切胎動不安。
傳統服藥法
木賊草(去節)、川芍(銼)各等分。
上為細末。
每用末1錢,水1盞,入金、銀同煎6分,去滓,空心服,1日2-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胎動不安
相同名稱方劑
木賊飲子, 出處:《産寶諸方》。 組成:木賊草(去節)、川芎(銼)各等分。 主治:胎動不安,坐卧不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