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賊湯

木賊湯

MU ZEI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極寒 (0.1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肝經 33%
膽經 33%
肺經
肝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木賊湯中包含木賊,主要原因有二:

一、 藥性契合: 木賊性寒,味苦,入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止血生肌、利尿消腫之效。此方旨在清熱解毒,利尿消腫,而木賊的藥性與功效與此方目的相符,可起到關鍵作用。

二、 臨牀應用: 木賊在臨牀常用於治療濕熱蘊結、小便不利、尿路感染、外傷出血等症,而木賊湯也主要針對這些病症。因此,木賊的加入既符合方劑的組成原理,也能充分發揮其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木賊湯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記載主治「婦人月水日夜不斷」,即女性月經淋漓不止、經期延長或非時下血之症。古代醫家認為此病機多與「沖任不固」、「血熱妄行」或「氣虛失攝」相關。月水不斷若屬血分有熱或血瘀阻絡,則需清熱涼血或化瘀止血;若因虛寒不攝,則當溫補固澀。木賊湯單用一味木賊,說明其主治偏向血分輕度熱瘀或兼風熱擾動之證。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木賊性味與功用

    • 木賊味甘微苦,性平(或載微寒),歸肺、肝、膽經。傳統用於「疏風熱」、「退翳明目」,兼能「止血」。《嘉祐本草》言其「主目疾,退翳膜,消積塊,益肝膽」;《本草綱目》提及「解肌止淚止血」,可見其具輕清宣散之力,兼有收斂止血之效。
  2. 單方取效之機理

    • 疏風清熱以調血:木賊輕揚透散,能宣散肝膽或肺經風熱。若月水不斷因外感風熱擾動血分,或肝鬱化熱迫血妄行,木賊可疏解鬱熱,間接安定血室。
    • 收澀止血而不留瘀:其炒炭後(「炒」法加強收攝之性)可增止血之效,且其性平和,止血同時無明顯斂邪之弊,適合血熱不甚或虛實夾雜之證。
    • 通絡化瘀之潛在作用:木賊質輕中空,有疏通之性,或能緩解血絡微滯,避免純止致瘀。
  3. 劑型與用法考量

    • 以「粗末」煎湯,取其輕清上浮之氣,符合「治上焦如羽」之理,可能意在調暢氣機,疏解風熱。
    • 日服三次,頻飲緩圖,適合慢性滲血或輕症調理,若血崩重症恐非單藥可勝。

綜論
木賊湯以單味成方,體現「簡而專」的治法。其效非大寒大補,而是透過輕疏風熱、微斂血絡,調和血分之動靜平衡,適合血熱不甚或兼表證之月水不絕。然須辨證明確,若氣虛、陽虛或血瘀重者,則需配伍他藥。

傳統服藥法


木賊1握(銼,炒)。
上為粗末。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木賊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一。 組成:木賊1握(銼,炒)。 主治:婦人月水日夜不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