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光丸

靈光丸

LING GUA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極寒 (0.0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40%
肺經 40%
膽經 20%
肝經
肺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靈光丸中加入蟬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透疹止癢:蟬蛻性寒,具有清熱解毒、透疹止癢的功效。對於一些由風熱之邪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蕁麻疹等,蟬蛻能清熱解毒,使疹子消退,並止癢止痛。
  2. 通竅開竅,疏散風熱:蟬蛻性輕,善於升散,能通竅開竅,疏散風熱。對於一些頭昏腦脹、耳鳴目眩等症狀,蟬蛻能清利頭目,改善症狀。

因此,靈光丸中加入蟬蛻,可以起到清熱解毒、透疹止癢、通竅開竅、疏散風熱等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靈光丸中包含木賊,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木賊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止血生肌的功效。靈光丸作為治療熱毒壅盛、神志不清等症的方劑,木賊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熱毒,改善神志不清的症狀。
  2. 利水通淋: 木賊還有利水通淋的作用,可以幫助排出體內濕熱,改善因濕熱導致的頭昏腦脹、神志不清等症狀。

因此,木賊在靈光丸中發揮著清熱解毒、利水通淋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熱毒壅盛、神志不清等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靈光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斑瘡眼」,即因痘疹(如天花、麻疹等)後熱毒未清,上攻於目所致的眼疾,症狀可能包含目赤腫痛、翳膜遮睛、視物不清等。古代醫家認為,痘瘡餘毒滯留肝經,易化熱生翳,需以清熱退翳、明目消滯之法調治。

二、組成與藥理邏輯

  1. 夜明砂(1兩)

    • 性味:辛、寒,入肝經。
    • 功效:散血消積、清肝明目。
    • 原理:其為蝙蝠糞便,古人認為能透散血中伏熱,尤善治目生翳障。現代研究推測其含礦物質及酵素,可能促進代謝滯留物質。
  2. 蟬蛻(21個,生用)

    • 性味:甘、寒,入肺、肝經。
    • 功效:疏風清熱、退翳明目。
    • 原理:蟬蛻輕清,能透發鬱熱,自古用於風熱目翳。《本草綱目》稱其「治目昏障翳」,現代認為其具抗炎、調節免疫作用。
  3. 木賊(21條,去節)

    • 性味:甘、苦、平,入肺、肝、膽經。
    • 功效:疏風散熱、退目翳。
    • 原理:其莖具節似眼睫,傳統取「以形治形」之象,善於疏散肝經風熱而消翳膜。亦用於煎湯送服,內外同治。

三、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 協同清熱退翳:夜明砂散血消滯,蟬蛻透熱外達,木賊專攻目翳,三藥皆歸肝經,針對痘後肝經熱毒上攻之病機。
  • 緩急相濟:夜明砂辛寒瀉熱為主,佐以蟬蛻輕揚散邪,木賊平和引經,使藥力集中於目。
  • 劑型設計:沙糖為丸,甘緩護胃,兼助藥力緩釋;以木賊煎湯送服,加強局部引經效果。

四、推論潛在應用

此方雖專治「斑瘡眼」,然其組方思路可延伸至其他肝經風熱或血滯型眼疾,如結膜炎初期、角膜雲翳等。然需辨證屬實熱或餘毒未清者,虛證不宜。

(分析完畢,不另列注意事項。)

傳統服藥法


夜明沙1兩(去土),蟬蛻21個(生,洗去土),木賊21條(去節)。
上為末,沙糖為丸,如彈子大。
每服1丸,嚼,木賊煎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靈光丸, 出處:《醫方類聚》卷七○引《吳氏集驗方》。 組成:夜明沙1兩(去土),蟬蛻21個(生,洗去土),木賊21條(去節)。 主治:斑瘡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