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換容散中加入蟬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散熱,解毒止癢:蟬蛻性涼,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止癢止痛之效。換容散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麻疹、風疹等症,蟬蛻可有效散風清熱,緩解表證。
- 透疹消斑,促進恢復:蟬蛻能透發麻疹,使疹子迅速透發,並有助於疹退後皮膚恢復正常。對於麻疹或風疹等疹性疾病,加入蟬蛻可促進疹子早發、早退,避免留斑。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1.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換容散主治「癘風」,即中醫所稱的「大風」、「麻風」等皮膚頑疾,屬風毒濕熱蘊結、氣血瘀滯所致。其症狀包括皮膚麻木、紫黑或白斑、毛髮脫落、潰瘍等,古籍多歸因於風邪內侵、經絡阻塞。此方以「換容」為名,暗示其能祛除病邪、改善皮膚形色,尤針對風毒深伏、皮膚變色之證。
2. 組成邏輯與功效推論
(1)藥物組成解析
蟬退(蟬蛻)半斤
性味甘寒,歸肺、肝經,傳統用於散風熱、透疹止癢、熄風定驚。此處重用半斤(古代劑量),取其「以皮走皮」之理,深入皮膚腠理,疏風透邪,化解風毒凝滯,尤善治風熱瘡癢、皮膚瘀紫。廣膠(黃明膠)一斤
由牛皮熬製而成,性味甘平,入肺、肝、腎經,功能滋陰潤燥、止血活血。《本草綱目》載其「治風濕走注疼痛、癰疽瘡毒」,此處配伍可養血潤膚、調和氣血,助蟬退散風而不傷正,且膠質黏滯之性,或能「固攝毒邪」,使風毒外透。鉛盒與皮硝煮製法
- 鉛盒固封:鉛性沉重寒涼,古法認為能「伏火解毒」,此處用作器具,可能取其沉降之性,促使藥性內斂深入。
- 皮硝(芒硝)三斗煎煮:芒硝鹹寒,軟堅瀉下,外用可清熱消腫。此處以大劑量煮製,或藉其滌蕩之力,將鉛盒中藥物「淬煉」出祛風解毒之效,同時中和鉛的毒性(古法隱含解毒思路)。
(2)藥理邏輯推演
- 以毒攻毒,風從表解:鉛盒與芒硝的特殊製法,可能象徵「金石之性」以鎮風毒,而蟬退輕揚上行,廣膠潤養內守,形成「外透內固」之勢,使深伏風邪從肌表透發。
- 分證外治:
- 紫黑風(血熱瘀滞):以青松枝煎湯外洗,松枝苦溫,能祛風燥濕活血,助散瘀紫。
- 白風(血虛風燥):小麥浮殼(小麥麩皮)甘涼潤膚,煎湯外洗以養血潤燥。
內服與外治結合,標本兼顧,符合中醫「異病同治」原則。
3. 治療原理總論
此方核心在於「透風解毒、調和氣血」:
- 蟬退為君,開泄腠理,引風外達;
- 廣膠為臣,滋養血脈,固護正氣;
- 鉛盒與皮硝製法為佐使,以金石之法強化藥效。
外治法針對病機差異,紫黑者活血,白者潤燥,體現「隨證施治」的靈活性。
(注:鉛製法於現代已罕用,此處僅從古籍原方探討傳統思維。)
傳統服藥法
蟬退半斤,廣膠1斤。
上用鉛一斤,打成小盒,置前二味於內,外仍用鉛滴周圍固密,以皮消三斗,鍋內煮之,取出,去鉛盒,只用前二味為細末。
每服3分,溫酒送下。紫黑風,以青松枝剪碎,煎湯洗浴;白風,以小麥浮殼,煎湯洗浴。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換容散, 出處:《增補內經拾遺》卷三引《海上仙方》。 組成:蟬退半斤,廣膠1斤。 主治:癧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