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翳丸

消翳丸

XIAO YI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極寒 (0.1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8%
心經 14%
脾經 14%
腎經 14%
肝經 14%
膽經 14%
肺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肝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消翳丸方劑中含有硃砂,其主要原因為:

  1. 清熱解毒,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清熱解毒、鎮心安神之效。對於熱毒熾盛、心神不寧、神志恍惚等症狀,可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2. 祛風散瘀,消腫止痛: 硃砂亦具有一定的祛風散瘀、消腫止痛之功效。對於因熱毒導致的風濕痺痛、筋骨疼痛、跌打損傷等症狀,有一定治療效果。

然而,硃砂為毒性藥物,使用需謹慎,需遵醫囑,不可私自服用。

消翳丸中加入木賊,主要基於其清熱利濕、止咳化痰的功效。

木賊性寒,味苦,入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之效。其可清肺熱、止咳化痰,適用於肺熱咳嗽、痰多黃稠的症狀。此外,木賊亦可利尿消腫,對於濕熱蘊結、小便不利等症狀亦有一定療效。因此,在消翳丸中加入木賊,有助於清熱利濕、止咳化痰,進而達到消退翳障、恢復視力之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消翳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記載主治「小兒斑瘡,眼生障翳」,古代醫家認為斑瘡(如麻疹、天花後發症)易熱毒上攻目絡,導致黑睛生翳,視物模糊。方名「消翳」直指其功,以清熱解毒、退翳明目為核心。方中兩藥配伍簡練,針對熱毒鬱結角膜、血絡瘀滯之病機,透過外用直達病所。

組成與治療原理的邏輯推理

  1. 朱砂(研極細)

    • 性寒,味甘,微毒,傳統用於清心鎮驚、安神解毒。其色赤入血分,外用可清血分鬱熱,化解眼部熱毒結聚。《本草綱目》載其能「通血脈,止煩滿」,此處用以消散角膜充血腫脹,抑制熱毒致翳。
  2. 指甲末(木賊草打磨)

    • 指甲性平,古人認為其為「筋之餘」,能散血透竅。以木賊草(具退翳明目之效)打磨,既取木賊草引藥上行於目之性,又增強指甲活血消癥之力。指甲末與朱砂相配,一散血中熱結,一化眼部瘀滯,協同退翳。

配伍邏輯與外用原理

  • 極細末與露水為丸:露水性清涼,能引藥上行,且質輕易附著於眼表。丸如芥子大,利於藥量精準,減少刺激。夜臥時點眼,趁陰血歸肝之際,助藥力深入目絡。
  • 治療機轉推測:朱砂清熱涼血,抑制局部發炎;指甲末配合木賊草活血通絡,促進角膜代謝。二者外用直接作用於翳膜,或能加速壞死組織脫落與修復。

此方體現古人「簡藥專攻」思維,從血分熱毒與局部瘀滯論治,結合外治法的靶向性,雖藥味少而力專。其效或與現代「消炎促修復」概念部分相通,然機理仍待進一步探究。

傳統服藥法


朱砂(研)、指甲末(水淨洗,拭乾,用木賊草打,取細末)各等分。
上為極細末,以露水搜為丸,如芥子大。
每用1丸,於夜臥時以新筆蘸水點在眼內,至中夜更點1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消翳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九。 組成:朱砂(研)、指甲末(水淨洗,拭乾,用木賊草打,取細末)各等分。 主治:小兒斑瘡,眼生障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