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神餅子」方劑中包含「木賊」,其主要原因為:
- 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木賊性寒,味苦,入肺、肝經。其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肺熱咳嗽、小便不利等症。
- 止血生肌: 木賊亦具止血生肌之效,可用於治療外傷出血、骨折、跌打損傷等。
因此,在「神餅子」方劑中加入木賊,可發揮其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止血生肌等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疾病。
神餅子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中的主要組成之一是硃砂。硃砂,即硃砂,主要成分為硫化汞,因其特有的性質而被廣泛應用於中醫藥中。在神餅子的配方中,硃砂具有鎮靜安神的作用,能夠有效緩解焦慮與緊張,達到舒緩心情的效果。此外,硃砂還被認為能夠清熱解毒,對於某些類型的癲癇和神經性疾病有輔助療效。
硃砂的使用在中醫中歷史悠久,經常搭配其他草藥共同發揮協同效應,例如與甘草、茯苓等相配伍,有助於提升整體療效。在服用這類方劑時,需特別注意硃砂的劑量,過量可能會有毒性,因此建議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總之,硃砂作為神餅子中的一個重要成分,既提供了安神的效果,也豐富了方劑的藥理特性,展現了中醫藥的智慧與精妙。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如神餅子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與主治
此方劑載於古代醫籍,主治「目生翳膜」,即現代所稱眼表混濁、角膜斑翳或白內障初期等病症。古代醫家認為,翳膜多因風熱上攻、痰濕瘀滯或肝腎陰虛所致,導致目睛失養、濁陰蒙蔽。本方以局部外用法,直接作用於患處,旨在化翳退障、清熱解毒。
二、方劑組成與邏輯推理
烏魚骨(海螵蛸)
- 性味功用:鹹澀微溫,歸肝、腎經。
- 治療原理:具收斂止血、化濕退翳之效。其質地細膩,研磨後能吸附目眥濁液,並藉收斂之性減少局部滲出,輔助翳膜消退。《本草綱目》載其能「磨翳墜障」,為古代眼科外用常用藥。
木賊
- 性味功用:甘苦平,歸肺、肝、膽經。
- 治療原理:擅長散風熱、退目翳。其輕揚升散之性可引藥上行至目,並解表清熱,針對風熱或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翳障,如《證類本草》言其「主目疾,退翳膜」。
朱砂(水飛)
- 性味功用:甘微寒,有毒,歸心經。
- 治療原理:外用能清熱解毒、安神鎮驚。水飛後質地極細,可減少刺激性,於方中輔助清解目中熱毒,抑制局部發炎。古人亦認為其色赤入血,可活血散結。
南鵬砂(硼砂)
- 性味功用:甘鹹涼,歸肺、胃經。
- 治療原理:具清熱消痰、防腐解毒之效。其特性可軟化翳膜、消除腐肉,古代廣泛用於目赤腫痛及翳障之症。《日華子本草》稱其「除障翳,明目」。
輔料佐使
- 蠟、腦子(冰片):蠟為賦形劑,便於製成餅狀;冰片辛香走竄,能增強藥物穿透力,引藥直達病所,同時清熱止痛,緩解眼部不適。
- 五月五日合藥:古人認為此時節陽氣旺盛,藥效更具「解毒辟穢」之力。
三、治療原理綜論
本方可分為三層次作用:
- 物理性消除:烏魚骨、硼砂的研磨細末搭配蠟質,直接附著於翳膜表面,逐步蝕腐化濁。
- 藥理性清解:木賊散風熱、朱砂清熱毒、硼砂化痰濕,共奏清肝明目之效。
- 局部透藥:冰片與蠟相合,形成緩釋作用,延長藥物停留時間,增強療效。
四、組方邏輯特點
此方體現「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原則,雖為局部用藥,然配伍兼顧:
- 攻補兼施:烏魚骨收斂固澀(防耗傷)、木賊疏散風熱(治標)。
- 動靜結合:冰片辛竄(動)與朱砂鎮靜(靜)相協調。
- 劑型設計:餅劑貼敷眥內,符合古人「使藥力久留病所」的思維。
結論
如神餅子以「化翳—清熱—透藥」為核心,針對翳膜形成的「痰濕瘀熱」病機,體現古代眼科外用方的精要。其組方簡練而注重藥物質地與局部作用,推測對輕度翳障或初期白內障有一定緩解效果。
傳統服藥法
烏魚骨1錢(去皮,細研),木賊1錢(去節,為末),朱砂(水飛)1錢,南鵬砂4皂子大(細研)。
上同研三千遍,湯溶蠟少許,以柳枝子攪四十幾遍,入腦子少許,更多尤妙,於五月五日合丸作餅子。
每用1餅子,臨臥安於眥內,來早以淨水於盞內洗,臨臥再用1餅子,可使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如神餅子, 出處:《百一》卷九。 組成:烏魚骨1錢(去皮,細研),木賊1錢(去節,爲末),朱砂(水飛)1錢,南鵬砂四皂子大(細研)。 主治:目生翳膜。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