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益腎調經湯中加入杜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腎固本:杜仲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作用。女性腎氣虛弱,常表現為月經不調、腰膝痠軟等,杜仲可補益腎氣,固本培元,改善腎虛導致的月經失調。
- 調經止帶:杜仲能調節女性內分泌,改善卵巢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經血運行通暢,達到調經止帶的效果。對於腎虛所致的帶下病,杜仲亦有良好的療效。
益腎調經湯中加入續斷,主要是考慮其以下兩點功效:
- 補腎壯骨: 續斷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續筋接骨之效。對於因腎虛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腰膝酸軟等症狀,續斷可起到補腎固本、改善血虛之效。
- 活血止痛: 續斷亦具活血化瘀之效,可緩解經期腹痛、血塊等症狀。對於經血量少、色暗、伴有腰痠背痛等症狀,續斷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經血運行,起到止痛調經之效。
益腎調經湯中使用熟地黃,是基於其滋陰補血的功效,用以改善女性腎虛所致的經期不調問題。
熟地黃為地黃經炮製後所得,性溫,味甘、微苦,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填精益髓之效。對於腎陰不足、精血虧虛所致的經期不調、月經量少、色淡、腰膝酸軟等症狀,熟地黃可起到滋補腎陰、充盈血海的作用,從而調和氣血,恢復月經正常。
益腎調經湯中包含當歸,主要因為以下兩點:
- 補血調經: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對於腎虛所致的月經不調、經血量少、色淡等症狀,當歸能起到補血調經的作用,改善血虛狀態,使經血運行通暢。
- 滋陰補腎:當歸除了補血,還具有滋陰補腎的功效,可以改善腎氣不足,促進血液循環,調節女性內分泌,從而達到治療腎虛引起的月經不調的效果。
益腎調經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項原因:
- 養血柔肝: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緩解肝鬱氣滯的作用。女性月經不調常因肝鬱氣滯、血虛所致,白芍能疏肝解鬱、養血和營,改善肝氣不舒、血行不暢的情況,從而調節月經。
- 緩解疼痛: 白芍還具有鎮痛作用,能緩解經期腹痛、腰痠等症狀。這對於因氣血運行不暢而導致經期疼痛的女性而言,白芍能起到緩解疼痛、改善症狀的效果。
中藥方劑[益腎調經湯]的組成中,包含益母草,因為益母草具有活血調經和清熱解毒的作用。益母草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對於改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有顯著效果。此外,益母草還能清熱解毒,對於由內熱引起的相關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使得[益腎調經湯]在調理經期問題和改善相關症狀方面更為有效,提升方劑的整體療效。
中藥方劑[益腎調經湯]的組成中,包含艾葉,因為艾葉具有溫經止痛和散寒的作用。艾葉能夠溫暖經絡,對於因寒冷引起的經痛和腰膝酸痛有顯著效果。此外,艾葉的散寒作用有助於改善因寒濕引起的相關症狀,使得[益腎調經湯]在調理經期問題和緩解寒濕症狀方面更加有效,提升方劑的整體療效。
益腎調經湯中加入巴戟天,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補腎壯陽: 巴戟天性溫,味甘辛,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固髓之功效。對於腎虛所致的月經不調,如月經量少、經期延後、閉經等,巴戟天可起到溫腎助陽,促進氣血運行,調節月經的作用。
二、調經止帶: 巴戟天還具有調經止帶之效。對於因腎虛所致的白帶過多,巴戟天可補腎固精,減少白帶分泌,達到止帶的效果。
益腎調經湯中加入烏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溫腎止痛:烏藥性溫,味辛,歸腎經,具有溫腎止痛、理氣止痛的功效。對於腎虛引起的腰膝痠痛、月經不調等症狀,烏藥能起到溫腎壯陽、緩解疼痛的作用。
- 調和氣血:烏藥還具有行氣活血、調和氣血的功效。對於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烏藥能促進氣血流通,改善經絡運行,起到緩解疼痛、調節經期等作用。
綜上所述,烏藥的加入能溫腎止痛、調和氣血,與其他藥物配合,可有效改善腎虛、氣血運行不暢等引起的月經不調症狀,達到益腎調經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益腎調經湯」,主要成分包括杜仲、續斷、熟地黃、當歸、白芍、益母草、艾葉、巴戟天、烏藥等九種藥材,具有益腎、調經的功效。
杜仲具有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安胎、補腎等功效,可增強體能、免疫力,增生殖、內分泌系統機能,強筋骨,止崩漏,利尿通淋,消腫止痛,安胎。續斷具有補陽、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利水消腫、安胎、通經絡、止血等功效,可增強體能、免疫力,增生殖、內分泌系統機能,強筋骨,止崩漏,利尿通淋,消腫止痛,安胎。
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能補血養血,改善貧血癥狀;滋補肝腎,緩解肝腎陰虛症狀;益精填髓,增強精血;補腎填精,增強腎臟功能;滋補養生,增強體質,延緩衰老。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益母草具有調經止痛、解毒、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破血消癥、活血化瘀、安胎等功效,可調節子宮平滑肌,促進子宮收縮或抑制過強收縮,緩解子宮痙攣,適用於各種月經病。
艾葉具有溫經、補陽、調經、止血、祛風除濕、安胎、止咳化痰、溫裡溫中、活絡止痛、通經絡等功效,能夠溫經散寒,常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宮冷不孕等症狀。巴戟天具有補腎壯陽、祛風除濕、補氣、散風寒、止咳化痰、降氣、強筋骨等功效,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腎虛陽痿、遺精早洩、腰膝酸軟、風寒濕痹、關節痠痛、痰多氣喘、胸悶氣短、降氣止痛等症狀。
烏藥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可調理七情鬱結、氣血凝停、霍亂吐瀉、痰食稽留、寒凝氣滯的小腸疝氣、少腹引控睾丸而痛、偏墜腫痛、痛經、寒邪侵犯肺臟、肺氣失宣、乳腺炎、瘰癘等證。
益腎調經湯,具有益腎、調經的功效,可治療腎虛:腎氣不足,機能減弱。經來色淡而多:月經顏色變淡,經血量增多。經後腹痛腰痠:月經後出現腹痛、腰痠的症狀。肢軟無力:四肢無力,身體乏力。脈沉弦無力:脈象沉細而無力,弦脈為脈象之一,主血虛、肝鬱、痰濕、腎虛等證。
傳統服藥法
杜仲3錢,續斷3錢,熟地3錢,當歸2錢,白芍(炒)3錢,益母草4錢,焦艾3錢,巴戟3錢,烏藥3錢。
溫腎調經。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偏溫,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益腎調經湯, 出處:《中醫婦科治療學》。 組成:杜仲3錢,續斷3錢,熟地3錢,當歸2錢,白芍(炒)3錢,益母草4錢,焦艾3錢,巴戟3錢,烏藥3錢。 主治:溫腎調經。主治:腎虛,經來色淡而多,經後腹痛腰痠,肢軟無力,脈沉弦無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