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後湯

YI HO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腎經 20%
肺經 20%
胃經 14%
肝經 10%
心經 6%
大腸經 1%
脾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益後湯:治療痔漏的傳統中藥方劑

痔漏,也稱痔瘡,是一種常見的肛腸疾病。它是指肛門周圍的靜脈曲張,形成一個或多個腫塊。痔漏可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種。

內痔是指發生在肛門內部的痔瘡。內痔通常沒有疼痛感,但可能會引起便血、肛門瘙癢或脫垂。

外痔是指發生在肛門外部的痔瘡。外痔通常會引起疼痛、腫脹和出血。

混合痔是指同時有內痔和外痔的痔瘡。混合痔的症狀通常比單純的內痔或外痔更嚴重。

痔漏的治療方法取決於痔瘡的類型和嚴重程度。輕微的痔瘡通常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和使用非手術治療方法來緩解症狀。嚴重的痔瘡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中醫認為,痔漏的發生主要是由於濕熱下注、氣血瘀滯所引起的。因此,治療痔漏的中藥方劑通常具有清熱利濕、化瘀止痛的功效。

益後湯是治療痔漏的常用中藥方劑。該方劑由茯苓、白芍、地榆、穿山甲、山藥、薏苡仁組成。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地榆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涼血、斂瘡、排膿等功效。地榆涼血止血之效顯著,尤宜於下焦血熱所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症;能清熱解毒,治療燙傷、濕疹、瘡瘍腫毒等熱毒壅滯之疾;能清熱涼血,可用於治療熱毒性疾病、出血等症狀;斂瘡之效顯著,可治療外傷出血、瘡瘍腫痛、痤瘡等症;能排膿止痛,促進瘡口癒合,消腫止痛,是治療瘡痍、癰腫、疔瘡、膿瘍等膿血疾病的良藥。

穿山甲具有破血消癥、活血化瘀、利水消腫、排膿、止血、止咳化痰、補氣、通乳、搜風通絡等功效。穿山甲藥性甘、鹹,溫寒並蓄,歸肝、胃、腎經。

山藥具有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等功效。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有補氣益虛,生津止渴,健脾養胃的功效。山藥含有黏液蛋白、澱粉、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能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增強體質,緩解疲勞,增強體力。山藥還具有滋陰功效,可以改善皮膚乾燥、粗糙等症狀。

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入脾、肺、腎經,功能利水消腫、健脾滲濕、清熱排膿、補肺益陰。薏苡仁含有多種有效成分,如薏苡仁甙、薏苡仁醇等,能夠促進身體的代謝功能,調節脾胃的分泌和消化功能,從而達到利水消腫的效果。薏苡仁還具有健脾胃,排膿,利水滲濕,降氣等功效。薏苡仁對於氣滯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總結

益後湯是治療痔漏的有效中藥方劑。該方劑具有清熱利濕、化瘀止痛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痔漏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茯苓1兩,白芍1兩,地榆3錢,穿山甲1片(土炒,為末),山藥1兩,薏仁1兩。
水煎服。連服4劑而肛門寬快,又4劑內外之痔盡消。再將前方每味加增10倍,修合丸散,以蜜為丸,每日未飲之先,滾水送下5錢。服1料自然全愈,不再發也。

方劑組成解釋


茯苓具有健脾益氣、滲濕利水的功效;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地榆具有涼血止血、生肌止痛的功效;穿山甲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山藥具有補脾益氣、生津止渴的功效;薏苡仁具有健脾利水、清熱排膿的功效。益後湯由以上六味中藥組成,具有益氣固脫、止血生肌的功效,主治痔漏。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益後湯具有益氣固脫、止血生肌的功效,主治痔漏。但孕婦、哺乳期婦女、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益後湯, 出處:《辨證錄》卷三十三。 組成:茯苓1兩,白芍1兩,地榆3錢,穿山甲1片(土炒,爲末),山藥1兩,薏仁1兩。 主治:痔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