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一紫散中含有紫金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紫金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它能有效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疼痛,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瘡瘍腫痛有顯著療效。
- 活血化瘀、止血生肌:紫金皮還具有活血化瘀、止血生肌的作用。它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加速傷口癒合,並有助於止血止痛。
因此,一紫散中加入紫金皮,可以有效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止血生肌等功效,達到治療瘡瘍腫痛的目的。
一紫散中加入生地黃,主要考慮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一紫散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病症,而生地黃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有助於緩解熱毒,降低血液粘稠度,達到清熱涼血的目的。
- 滋陰潤燥: 生地黃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能補益陰液,緩解血熱引起的燥熱、口渴等症狀,同時也能滋潤燥熱的腸道,促進排泄,有助於改善因熱毒引起的便祕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紫散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一紫散主要用於治療"傷損眼胞,青黑紫色腫痛",即眼部因外力損傷導致的瘀血腫脹、局部青紫疼痛症狀。此方通過外敷方式作用於患處,針對外傷引起的局部瘀血阻絡病機進行治療。
方劑組成與邏輯推理
藥物組成分析
紫金皮(童便浸七日,曬乾)
- 又名紫荊皮,性味苦平,入肝經
- 童便浸製可增強其活血散瘀、消腫止痛之效
- 主要作用為活血通絡、消腫止痛
生地黃
- 性味甘苦微寒,入心、肝、腎經
- 具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之效
- 在外傷中能涼血散瘀、防止熱毒蘊結
治療原理推理
活血散瘀:紫金皮為君藥,其活血化瘀作用能改善眼部瘀血,消除青黑紫色腫脹
涼血止血:生地黃為臣藥,通過涼血作用防止瘀血化熱,同時其滋潤性質可緩和紫金皮之燥性
消腫止痛:兩藥合用能協同減輕局部腫脹疼痛,尤其針對眼部這類嬌嫩組織的外傷
敷貼給藥:採用茶清調敷,增加清熱效果,且外用直接作用患處,避免內服藥對眼睛影響
配伍特點
此方藥簡力專,兩藥一溫一涼、一散一斂,既能活血又不至太過燥烈,考慮到眼部組織的特點,採用溫和而有效的配伍方式。尤其紫金皮經童便浸泡後,既能加強活血之效,又增加入血分能力,適合治療皮下瘀血表現。
可能的拓展應用
此方原理不只限於眼胞損傷,其活血消腫、涼血散瘀的組方思路,理論上也適用於頭面部或其他部位因外傷導致的類似青紫腫痛症狀。不過傳統記載主要針對眼胞損傷的特殊情況。
傳統服藥法
紫金皮(童便浸七日,曬乾)、生地黃各等分。
上砍爛。
茶清調勻敷貼。余處傷不用制。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一紫散, 出處:《準繩·瘍醫》卷六。 組成:紫金皮(童便浸七日,曬乾)、生地黃各等分。 主治:傷損眼胞,青黑紫色腫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