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腫消核散

TUI ZHONG XIAO HE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熱 (1.25)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退腫消核散中加入紫金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紫金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對於由熱毒引起的腫痛、結核,紫金皮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散腫結的作用。
  2. 活血化瘀,止痛止癢: 紫金皮也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不暢導致的腫痛,同時也有止痛止癢的作用。

綜上所述,紫金皮在退腫消核散中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活血化瘀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可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退腫消核散」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與古籍記載

「退腫消核散」一方,首見於《証治準繩‧瘍醫》,由明代醫家王肯堂所著。原文指出,此方主治「一切無名腫毒及結核赤腫者」。其組成主要為:

  • 艮腳根 (四兩):即「雞腳黃」或「土黃連」,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
  • 紫金皮 (一兩):又稱「紫金藤皮」,具有活血化瘀、解毒止痛的功效。
  • 樟柳根 (一兩):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消腫之功。

治療原理分析

從方劑組成來看,「退腫消核散」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方中艮腳根為清熱解毒要藥,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而腫毒之形成往往與熱毒內蘊有關。此藥能直擊病竈,消除腫痛。
  2.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紫金皮具活血化瘀之功,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除瘀血阻滯,使氣血暢通,從而達到止痛之效。腫毒之形成往往伴隨氣血瘀滯,此藥能促進氣血流通,有助於消腫。
  3. 祛風除濕,消腫利水:樟柳根具有祛風除濕之功,可助機體排出濕邪,改善因濕邪壅滯所致的腫脹。濕邪亦為導致腫毒形成的原因之一,此藥可釜底抽薪,消除病因。

此外,古籍中還記載了輔助外用之法,如:

  • 多種葉類藥材外敷:包括毛屎梯葉、生地黃、苦薄荷、金腦香、金鳳尾、地薄荷、赤藚子、尻池葉等,多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與藥粉調和外敷,可加強局部療效。
  • 米泔水調和外敷:米泔水性平和,可作為藥粉的載體,使藥力更易滲透。加入少許醋,可增強活血化瘀之效。
  • 單用艮腳磨米泔水外塗:此法亦能發揮艮腳根清熱解毒之功,且更為簡便。

總結而言,「退腫消核散」通過內外合治、多管齊下的方式,達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散結、祛風除濕之功,從而治療各種無名腫毒、結核赤腫等病症。其治療思路符合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著重於調整機體內環境,清除病邪,使氣血暢通,從而達到治療目的。此方既可內服,又可外敷,靈活應用,能有效針對多種皮膚腫瘍病症。

傳統服藥法


艮腳根4兩,紫金皮1兩,樟柳根1兩。
上為末,用毛屎梯葉、生地黃、苦薄荷、金腦香、金鳳尾、地薄荷、赤(艹賣)子、尻池葉,不拘二三味取汁擂,米泔水入醋少許調勻。
暖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痰核流注

相同名稱方劑


退腫消核散, 出處:《準繩·瘍醫》卷五。 組成:艮腳根4兩,紫金皮1兩,樟柳根1兩。 主治:一切無名腫毒及結核赤腫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