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氣丸

YI KUAI Q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胃經 18%
肝經 15%
肺經 15%
腎經 9%
大腸經 9%
心經 6%
膀胱經 3%
膽經 3%
脾經
胃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大腸經
心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一塊氣丸」

  • 甘草:

    • 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
    • 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檳榔:

    • 性苦能破滯,辛能散邪。
    • 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
  • 牽牛子:

    • 味苦、性寒,歸腎、大腸經。
    • 具有瀉下、利水滲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 青皮:

    • 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
    • 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 三稜:

    • 性味辛、溫,歸脾、胃經。
    • 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消食化積、止嘔、通經等傳統代功效。
  • 巴豆:

    • 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
  • 薑黃:

    • 具有破血消癥、止血、理氣行氣、降氣、通經、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祛風除濕等功效。

總結

  • 中藥方劑「一塊氣丸」由蓬莪朮、青皮、三稜、薑黃、丁香樹皮、甘草、檳榔、牽牛子、巴豆組成。
  • 具有萬物皆有氣的功效。

傳統服藥法


官桂0.5兩,沈香4兩,玄胡索0.5兩,江子1兩(去殼、油),蓬朮0.5兩(火炮),錫灰4兩,京三稜1兩(炮,去皮),香附子1兩(醋浸),薑黃0.5兩,南木香4兩,黑牽牛(頭末)0.5兩,砂仁0.5兩,大麥芽4兩(江子炒),使君子0.5兩(去皮),枳實0.5兩,陳皮1兩(去白),檳榔0.5兩,枳殼0.5兩,青皮1.5兩,大黃0.5兩(醋炙),雷丸0.5兩,蘿蔔子1兩(江子炒),白豆蔻0.5兩,唐球1.5兩,川烏2.5錢(火炒),芫花1兩(酒浸,炒),丁香0.5兩,皂角斤半(去皮,醋浸), 胡椒1兩。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7丸,各隨其湯送下。婦人一切血氣,當歸酒送下;血崩,燕子泥湯送下;小兒脫肛,艾湯送下;小兒奶痞,橘皮湯送下;小兒驚風,一歲1丸,薄荷湯送下;白痢,薑湯送下;小兒脾積,
忌一切熱物,孕婦不可服。
用法用量中「血紅」二字,《準繩·類方》作「血昏」。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蓬莪朮、青皮、三稜、薑黃、丁香樹皮、甘草、檳榔、牽牛子、巴豆等組成。蓬莪朮、青皮、三稜、薑黃、丁香樹皮均具有行氣消積的作用;甘草具有緩和諸藥的峻烈之性;檳榔、牽牛子、巴豆具有攻下逐積的作用。諸藥合用,共奏行氣破結、消積化滯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較強的攻下作用,孕婦及有便秘、痔瘡、出血等症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一塊氣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八二。 組成:蓬朮(醋煮)1兩,青皮(去白)1兩,京三棱(灰炒)1兩,薑黃1兩,丁皮1兩,甘草1兩,檳榔1兩,牽牛1兩,巴豆(用大麥1升,同炒色黃,不須去油)1兩。 主治:一切氣。

一塊氣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八二。 組成:官桂半兩,沉香4兩,玄胡索半兩,江子1兩(去殼、油),蓬朮半兩(火炮),錫灰4兩,京三棱1兩(炮,去皮),香附子1兩(醋浸),薑黃半兩,南木香4兩,黑牽牛(頭末)半兩,砂仁半兩,大麥芽4兩(江子炒),使君子半兩(去皮),枳實半兩,陳皮1兩(去白),檳榔半兩,枳殼半兩,青皮1兩半,大黃半兩(醋炙),雷丸半兩,蘿蔔子1兩(江子炒),白豆蔻半兩,唐球1兩半,川烏2錢半(火炒),芫花1兩(酒浸,炒),丁香半兩,皂角斤半(去皮,醋浸),胡椒1兩。 主治:一切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