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養陰止血湯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滋陰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狀,生地黃可以清熱涼血,滋陰降火,起到止血作用。
- 養陰生津: 生地黃具有養陰生津的作用,可以滋養陰液,生津止渴,對於陰虛血燥、津液不足所致的出血症狀,生地黃可以滋陰潤燥,促進血脈流通,起到止血的效果。
養陰止血湯中加入白芍,是基於其養血柔肝、斂陰止血的功效。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滋陰養血的功效,能滋養肝血,緩解因肝血不足引起的出血症狀。同時,白芍還有收斂止血的功效,能收斂止血,減少出血量。
因此,白芍在養陰止血湯中起到滋陰養血、收斂止血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達到養陰止血、改善出血症狀的效果。
養陰止血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涼血止血:黃芩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涼血止血之功效。對於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黃芩能清熱涼血,使血熱消退,達到止血目的。
- 配伍增效:養陰止血湯中通常會加入其他涼血止血藥物,如生地、丹皮等,黃芩與這些藥物配伍,可增強清熱涼血、止血的作用,使藥效更顯著。
養陰止血湯中加入玄參,主要原因有二:
- 滋陰降火,涼血止血:玄參性寒,味甘苦,入肺、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之效。對於因熱盛血燥、陰虛火旺而引起的出血症狀,玄參能清熱解毒,滋陰降火,涼血止血,緩解出血癥狀。
- 配伍增效,協同作用:玄參與其他藥材配伍,能增強止血功效。例如,與生地黃、麥冬等藥物合用,能更有效地滋陰降火,涼血止血,促進傷口癒合。
養陰止血湯中加入石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養胃,生津止渴:石斛性寒,味甘,入胃經,能滋陰清熱,生津止渴,對於陰虛內熱、胃陰不足所致的出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 收斂止血:石斛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能固護血脈,減少出血量,對於各種出血症狀,如鼻出血、胃出血等,都有良好的療效。
因此,石斛在養陰止血湯中,可以起到滋陰養胃、生津止渴、收斂止血等多方面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出血症狀,恢復身體健康。
養陰止血湯中加入地骨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涼血止血: 地骨皮性寒,味甘,歸肺、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對於陰虛火旺、血熱妄行引起的各種出血症狀,如鼻衄、咯血、吐血、尿血等,地骨皮能有效清熱涼血,止血止痛。
- 養陰生津潤燥: 地骨皮能滋陰生津,潤燥止渴。對於因陰虛火旺、津液不足引起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地骨皮能有效滋陰潤燥,改善症狀,促進機體恢復。
因此,地骨皮在養陰止血湯中起到清熱涼血止血、養陰生津潤燥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達到治療目的。
養陰止血湯中加入牡蠣,主要原因有二:
- 滋陰潛陽,止血固精:牡蠣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軟堅散結、止血固精的功效。對於陰虛火旺、血熱妄行引起的出血,牡蠣能滋陰降火,使血歸於經,達到止血之效。
- 清熱解毒,止血生肌:牡蠣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對於外傷感染、膿毒血癥等所致的出血,牡蠣能清熱解毒,促進傷口癒合,輔助止血。
綜上所述,牡蠣在養陰止血湯中起到滋陰潛陽、止血固精、清熱解毒等作用,有助於治療陰虛火旺、血熱妄行、外傷感染等引起的出血症狀。
在「養陰止血湯」中加入花蕊石,主要是因為花蕊石具有收斂止血、生肌療瘡的功效。花蕊石味甘性平,能入肝、腎經,與其他藥材配伍,可增強方劑的止血生肌、促進傷口愈合的能力,適用於治療各種出血性疾病及外傷。
養陰止血湯中加入側柏葉,主要基於其涼血止血和清熱燥濕的功效。側柏葉性寒,味苦澀,歸肺、肝經,具有涼血止血、清熱燥濕、生髮烏髮等作用。
對於血熱妄行引起的出血,側柏葉能清熱涼血,止血止痛;對於濕熱蘊結導致的出血,側柏葉能清熱燥濕,利濕止血。因此,側柏葉在養陰止血湯中,能有效地控制出血,並輔助其他藥材達到養陰、清熱、止血等功效。
養陰止血湯中加入蓮藕,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清熱涼血: 蓮藕性寒,味甘,入心、脾經,具有清熱涼血的功效。對於因熱毒蘊結而導致的出血症狀,蓮藕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二、生津止渴: 蓮藕富含水分和營養物質,具有生津止渴的功效。對於陰虛火旺、口乾舌燥的患者,蓮藕能滋陰潤燥,緩解口渴,並有助於改善血虛所致的頭暈目眩等症狀。
總之,蓮藕在養陰止血湯中起到清熱涼血、生津止渴的功效,輔助治療因陰虛火旺、熱毒蘊結導致的出血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養陰止血湯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本方旨在「養陰止血,固攝衝任」,主治「崩漏屬陰虛血熱者」。傳統中醫認為,陰虛則內熱生,熱擾衝任,迫血妄行,導致經血非時而下,量多或淋漓不止(崩漏)。此證常見血色深紅、質稠,伴口乾咽燥、潮熱盜汗、舌紅少苔等陰虛內熱之象。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養陰清熱以治本
- 生地、玄參、石斛:滋腎陰、涼血熱,養陰以制虛火。生地甘寒,主入腎經,為滋陰涼血要藥;玄參瀉無根之火,兼能軟堅散結;石斛益胃陰,助津液化生。
- 地骨皮、黃芩:清降虛熱。地骨皮瀉肺腎伏火,黃芩清上焦熱,二者合用以防熱邪上炎耗陰。
- 生白芍:酸寒斂陰,柔肝和血,抑肝陽之亢動,助衝任之固攝。
收澀止血以治標
- 煅牡蠣、花蕊石、棕櫚炭、藕節炭:直接固澀止血。煅牡蠣潛陽斂陰,兼固衝任;花蕊石化瘀止血,使止血不留瘀;棕櫚炭、藕節炭收斂止血,針對離經之血。
- 側柏葉:苦澀微寒,涼血止血,兼清血分熱。
標本兼顧之配伍思路
- 全方以滋陰藥為基底,針對陰虛之本;清熱藥阻斷血熱妄行之病理環節;收澀藥急則治標。尤其「固攝衝任」之效,透過牡蠣、白芍等調節肝腎衝任功能,使血循常道。
推論可能功效延伸
本方結構顯示其適應證不僅限於崩漏,凡陰虛血熱所致之出血(如鼻衄、咳血、紫斑)亦可加減應用,尤其適合熱象不劇但陰傷明顯者。然須辨析出血是否有瘀滯,若瘀血內阻,需慎用過度收澀之品。
此方體現中醫「滋陰降火,以靜制動」與「止血防脫,以澀固脫」並行的治療策略,契合「陰平陽祕」之核心思想。
傳統服藥法
生地8錢,生白芍3錢,黃芩3錢,玄參3錢,石斛3錢,地骨皮3錢,煅牡蠣1兩,花蕊石1兩,棕櫚炭4錢,側柏葉5錢,藕節炭4錢。
養陰止血,固攝衝任。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養陰止血湯, 出處:《婦産科學》。 組成:生地8錢,生白芍3錢,黃芩3錢,玄參3錢,石斛3錢,地骨皮3錢,煅牡蠣1兩,花蕊石1兩,棕櫚炭4錢,側柏葉5錢,藕節炭4錢。 主治:養陰止血,固攝衝任。主治:崩漏屬於陰虛血熱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