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南星皁角白梅散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原因有二:
1. 消痰止咳: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燥濕化痰、止咳平喘之效。與皁角、白梅等藥物配合,可有效祛除痰濕,緩解咳嗽症狀。
2. 解毒止痛:天南星亦有解毒消腫之功效,可用於治療毒蛇咬傷、疔瘡腫毒等症。與白梅、皁角等藥物共同作用,可消腫止痛,加速傷口癒合。
「南星皁角白梅散」方劑中包含皁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腫止痛: 皁莢性寒,味苦,具有消腫止痛、清熱解毒的功效。其富含皁苷,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局部炎症,有助於緩解因風寒濕邪入侵而引起的疼痛腫脹。
- 活血化瘀: 皁莢還能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對於因外傷或跌打損傷引起的瘀血腫痛,皁莢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皁莢在「南星皁角白梅散」方劑中起到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南星皁角白梅散中加入白梅,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白梅性酸,味甘,入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與南星、皁角等藥材配合,可增強方劑清熱解毒的力度,適用於熱毒壅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
2. 斂肺止咳:白梅還能斂肺止咳,對於肺熱咳嗽、痰多粘稠等症也有一定輔助作用。與南星的化痰止咳、皁角的消腫止痛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止咳化痰的功效。
南星皁角白梅散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溫中止嘔:南星性寒,皁角性寒涼,白梅性酸寒,三者皆有止嘔功效,但寒涼之性易損傷脾胃陽氣,導致脾胃虛寒,加重嘔吐。生薑性溫,可溫中止嘔,緩解藥性寒涼對胃部的刺激,保護脾胃,增強止嘔功效。
- 調和藥性:生薑辛溫,可調和南星、皁角、白梅的寒涼之性,使其藥力更平和,不易損傷脾胃,更利於藥性發揮。同時,生薑還可引導藥物下行,促進藥效的吸收和發揮。
南星皁角白梅散中加入蔥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解毒散寒:蔥白性溫,具有解毒散寒的功效,可以減輕南星、皁角等藥材的毒性,並緩解因寒邪入侵所致的咳嗽、鼻塞等症狀。
- 協調藥性:蔥白味辛,能引藥入肺,使南星、皁角等藥材的藥性更易發揮,並促進藥液的運行,提高療效。
因此,蔥白在南星皁角白梅散中扮演著重要的輔助角色,不僅有助於減輕藥物毒性,更能增強藥效,使其更好地發揮治療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南星皁角白梅散之主治功效分析
《醫學入門》中提及「南星皁角白梅散,南星七片,皁角十四枚,半生半煨,白梅一個,生薑三片,茶芽一撮,蔥白二寸,用木器搗碎,水煎溫服,治風痰頭痛。」此方劑明確指出其主治為風痰頭痛,以下將分析其組成功效與治療原理。
方劑組成分析:
- 天南星: 具祛風化痰、止痛散結之效。頭痛多因風邪侵襲,或痰濁阻滯經絡所致。天南星辛溫,能散風邪,化痰濕,通絡止痛,為本方之君藥。
- 皁莢: 清熱解毒,利咽消腫。風痰之邪易化熱,皁莢能清解熱毒,且具開竅利咽之功,可助散頭部之邪。
- 白梅: 疏肝解鬱,和胃止痛。頭痛亦常因肝鬱氣滯,影響氣血運行所致,白梅味酸,能疏肝解鬱,調和氣機,且其味酸,亦有收斂之意,可緩解頭痛。
- 生薑: 發汗解表,暖胃散寒。生薑辛溫,能發散體表風寒,且能溫暖脾胃,助運化水濕,以防痰濕內生。
- 蔥白: 通陽解表,散寒止痛。蔥白亦辛溫,能通達陽氣,發散寒邪,與生薑相輔相成,加強解表散寒之效。
治療原理分析:
《醫學入門》中,將頭痛的治療分為多種,例如,虛則補虛、實則瀉實,而針對風痰頭痛,則強調祛風化痰的重要性。南星皁角白梅散針對風痰頭痛,其治療原理如下:
- 祛風散邪: 天南星、生薑、蔥白皆為辛溫之品,能發散頭部風邪,並驅散體表之寒邪,使邪氣從外而解。
- 化痰散結: 天南星為化痰要藥,能化解經絡中之痰濁。而皁莢亦有化痰散結之力,二藥合用,能有效清除頭部痰濁,疏通經絡。
- 疏肝解鬱: 白梅味酸,能疏肝解鬱,調暢氣機,使氣血運行順暢,緩解因肝氣鬱結所致之頭痛。
- 調和脾胃: 生薑能溫暖脾胃,助運化水濕,防止痰濕內生,使中焦氣機調暢,有助於整體療效。
綜上所述,南星皁角白梅散以天南星為主藥,搭配皁莢、白梅、生薑、蔥白,組成了祛風、化痰、疏肝、解鬱之劑,針對風痰阻滯經絡所致之頭痛,能從根本上達到緩解頭痛之效,使患者得以痊癒。
傳統服藥法
南星7片, 皂角14枚(半生半煨), 白梅1個, 生薑3片, 茶芽1撮, 蔥白2寸。
上用木器搗碎。
水煎,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南星皂角白梅散, 出處:《醫學入門》卷七。 組成:南星7片,皂角14枚(半生半煨),白梅1個,生薑3片,茶芽1撮,蔥白2寸。 主治:風痰頭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