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波散

NING BO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24

熱/寒比例

(0.2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7%
胃經 17%
心經 14%
脾經 11%
肝經 11%
腎經 9%
膽經 8%
三焦經 3%
小腸經 3%
大腸經 3%
肺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肝經
腎經
膽經
三焦經
小腸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凝波散中加入寒水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 寒水石性寒,味甘鹹,入脾、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化痰止咳的功效。對於因濕熱內蘊導致的帶下、小便不利等症狀,寒水石能有效清熱利濕,促進體液代謝,達到治療目的。
  2. 止血涼血: 寒水石亦具止血涼血之效。對於因熱毒血瘀引起的崩漏、血崩等症狀,寒水石能清熱涼血,止血止崩,緩解症狀。

總之,寒水石在凝波散中發揮清熱利濕、止血涼血的功效,協同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凝波散中添加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化痰: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對於風熱犯肺、痰熱壅肺所致的咳嗽、痰黃黏稠等症狀,川貝母能有效清熱化痰,促進痰液排出。
  2. 宣肺利氣: 川貝母性輕微,善於上行,能宣肺利氣,開宣肺竅。對於氣機不暢、肺氣鬱滯所致的胸悶、氣喘等症狀,川貝母能起到宣肺通竅、平喘利氣的作用。

總而言之,川貝母在凝波散中的加入,既能清熱化痰,又能宣肺利氣,與方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凝波散中加入知母,主要是針對其清熱瀉火、滋陰降火的功效。

知母味苦寒,入肺、腎經,能清肺熱,降腎火,並能滋陰潤燥。凝波散主要用於治療陰虛火旺、心煩失眠、口乾舌燥、小便短赤等症。知母能清熱降火,緩解因陰虛火旺所致的心煩失眠、口乾舌燥等症狀,同時又能滋陰潤燥,補充因陰虛所導致的津液不足。

此外,知母還能利尿通淋,對於小便短赤等症也有輔助療效。因此,凝波散中加入知母,可起到清熱瀉火、滋陰降火,以及利尿通淋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臨牀症狀。

凝波散中加入芒硝,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瀉火,利水消腫:芒硝性寒,味鹹,入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利水消腫的功效。凝波散主治濕熱內蘊、下焦濕熱、小便不利等症,芒硝的加入可有效清熱瀉火,利水消腫,使下焦濕熱得以消除,達到通利小便的效果。
  2. 引藥下行:芒硝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可將其他藥物引導至下焦,加強藥效,更好地達到治療濕熱內蘊、小便不利等症的效果。

凝波散方劑中加入荷葉,主要是基於其清熱解暑、利濕消腫的功效。

荷葉味苦性寒,入肺、脾、胃經,具有清熱解暑、利濕消腫、止血涼血等作用。其清熱解暑功效可針對暑熱所致的煩躁不安、口渴、發熱等症狀;利濕消腫功效可針對濕熱所致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此外,荷葉還有利於疏肝解鬱、散結消痞之效,可輔助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療效。因此,凝波散方劑中加入荷葉,可起到清熱利濕、消暑解毒、改善水腫等作用,有助於治療相關病症。

主治功效


凝波散主治功效分析

《幼幼新書》引《譚氏殊聖》所載之「凝波散」,明確指出其主治為「小兒三焦積熱壅滯」所致之症狀。該方劑針對幼兒因體內積熱而引發的鼻衄(流鼻血)、啼哭、面色青黃,以及發病時出現的煩躁不安、胡亂索取等症狀,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治療原理分析:

凝波散的組成藥物,精妙地針對了「三焦積熱」這一病機,從清熱、利水、潤燥、化痰等多個層面入手,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1. 清熱瀉火,利水消腫:

    • 寒水石:此藥性寒,能清熱瀉火,尤其擅長清除體內實熱,同時具有利尿作用,可將體內積熱通過小便排出,達到釜底抽薪之效。
    • 芒硝:其性寒味鹹,具有清熱解毒、軟堅散結之功。對於體內因熱邪積聚而形成的結塊或熱毒,能起到有效的清除作用,增強寒水石的清熱效果。
    • 荷葉:性平味苦,能清熱解暑,並具有利水消腫之效。不僅能清除體內暑熱,還可協助排除體內多餘水分,減輕因熱邪壅滯所致的腫脹感。
  2. 潤燥化痰,止咳平喘:

    • 川貝母:性微寒味甘,具有潤肺止咳、化痰平喘之功效。小兒體質嬌嫩,易受燥熱之邪侵襲,導致肺氣失宣,產生咳嗽、痰多等症狀。川貝母可潤肺化痰,使肺氣通暢,緩解相關不適。
    •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滋陰清熱、潤燥滑腸之功效。知母的加入,一方面能清解體內陰虛之熱,另一方面可潤燥生津,防止熱邪耗傷陰液,並促進腸道蠕動,使熱邪從大便排出。

綜合來看,凝波散的配伍具有以下特點:

  • **清熱為主,兼顧利水:**方中寒水石、芒硝、荷葉均具有顯著的清熱功效,針對三焦積熱,直搗病竈。同時,寒水石、荷葉的利水作用,可協助排除體內積熱,防止熱邪壅滯。
  • 潤燥為輔,化痰平喘: 川貝母、知母的加入,可潤肺化痰,防止燥熱傷陰,並能改善因熱邪導致的肺氣不利。
  • **藥性平和,整體協調:**雖然藥物多為寒涼之品,但配伍之中,考慮到了幼兒體質的特殊性,力求藥性平和,避免過於寒涼傷及正氣。

總結:

凝波散以其清熱瀉火、利水消腫、潤燥化痰的綜合作用,有效治療小兒因三焦積熱所致的鼻衄、啼哭、面色青黃、煩躁不安等症狀。此方劑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針對病機,選用合適藥物,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展現了古代醫家對幼兒疾病的深刻認識與治療經驗。

傳統服藥法


寒水石1分半,貝母1分半,知母(為末)1分半,馬牙消(川消亦得)1分,荷葉1兩(水1升煮5-7沸,焙)。
上為末。
每服半錢,蜜水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流鼻血

相同名稱方劑


凝波散, 出處:《幼幼新書》卷三十引《譚氏殊聖》。 組成:寒水石1分半,貝母1分半,知母(爲末)1分半,馬牙消(川消亦得)1分,荷葉1兩(水1升煮5-7沸,焙)。 主治:小兒三焦積熱壅滯,鼻衄啼哭,顔色青黃,發時莽躁。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