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寧神散方劑中包含葶藶子,看似與寧神功效相悖,實際上卻暗藏玄機。
葶藶子性寒,味辛,入肺、膀胱經,具有瀉肺降氣、利水消腫之效。其加入寧神散,旨在疏利肺氣,化解痰濁。因痰濁上蒙心竅,可致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葶藶子能將痰濁排出體外,改善心肺功能,從而達到寧神安眠的效果。
此乃中醫「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的精髓所在,以通為補,以瀉為通,最終達到寧神之效。
寧神散作為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成分經過千錘百鍊,旨在調和心神,安撫情緒。其中,木瓜的加入,看似與「寧神」效用相去甚遠,實則別有深意。在中醫理論中,木瓜不僅能舒筋活絡、化濕和胃,還有一項鮮為人知的功效,即其能疏肝解鬱,對於因肝氣鬱結導致的情緒波動有著獨特的緩解作用。肝主疏泄,若肝氣不暢,易致情緒煩躁,影響睡眠與精神狀態。木瓜入肝經,能助肝氣之疏泄,從而達到平肝寧心的效果。此外,木瓜中的豐富營養成分,如蘋果酸、酒石酸等,亦能促進消化,改善由消化不良引起的身心不適,間接助益於精神安定。因此,木瓜在寧神散中的運用,充分體現了中醫「治未病」及「辨證施治」的智慧。
中藥方劑[寧神散]的組成中包含罌粟殼,主要是因為罌粟殼具有鎮靜安神的作用。罌粟殼能夠有效緩解由焦慮、失眠引起的症狀,具有良好的安神效果。在[寧神散]中,罌粟殼的添加能夠增強方劑的鎮靜作用,有助於緩解心神不寧的問題。然而,由於罌粟殼具有一定的依賴性,使用時需謹慎,以免引發副作用。
寧神散中包含烏梅,主要原因如下:
- 斂肺止咳:烏梅性酸斂,可收斂肺氣,止咳化痰,有助於緩解因心神不寧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 生津止渴:烏梅味酸甘,能生津止渴,尤其適用於因心神不寧導致的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情況。
總而言之,烏梅在寧神散中起到斂肺止咳、生津止渴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心神不寧所致的各種不適,達到寧神安心的目的。
寧神散中包含五味子,主要原因如下:
- 固本安神: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寧心安神之功效。其酸斂之性可以收斂心神,益氣生津則可滋養心脾,有助於改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
- 滋補腎氣:五味子能補益腎氣,而腎主藏精,精生髓,髓充腦。腎氣充足則可滋養腦髓,穩定心神,進一步達到寧心安神的效果。
因此,五味子在寧神散中發揮著固本安神、滋補腎氣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改善因心神不寧、腎氣不足而引起的失眠、健忘、心悸等症狀。
寧神散方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氣安神: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定志的功效。對於因氣虛導致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健忘等症狀,人參能起到補益心脾、安神定志的作用。
- 扶正祛邪: 寧神散多用於治療因心脾兩虛、氣血不足導致的神志不安、心悸失眠等症狀。人參能補益正氣,增強人體抵抗力,幫助機體抵抗外邪入侵,從根本上改善心神不安的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寧神散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現存醫學典籍記載,寧神散(又名寧肺散)是一個主治咳嗽的方劑,然其具體應用及治療原理,隨著醫家經驗與理解而有所演變。綜合分析如下:
寧神散的組成與基本功效
寧神散的基本組成,根據不同典籍記載略有出入,但核心藥物不變,主要包含以下幾味藥材:
- 御米殼(罌粟殼): 固表止汗,澀腸止瀉,斂肺止咳。為方中君藥,直接針對咳嗽、自汗等症狀。
- 烏梅: 斂肺止咳,生津止渴,澀腸止瀉。 輔佐君藥加強斂肺止咳之效,並能生津止渴,緩解久咳傷津之症。
- 人參(或五味子): 補氣養陰,益肺生津。部分醫家認為適用於肺虛久咳,用以扶正培元。
- 葨藶子、木瓜: 較少見於寧神散基本方,或為後世醫家根據不同病症所加減。葨藶子能安神定志,消癥除煩,木瓜則可舒筋活絡,止痛解毒。
從基本組成可見,寧神散的核心功效在於斂肺止咳,適用於肺氣不斂,久咳不止之證。
寧神散主治病症之演變
早期應用:一切肺虛咳嗽,涎喘不止
《黃帝素問宣明論方》最早記載寧神散,主治「一切痰嗽不已者,諸藥無效,世傳極驗」,顯示其應用範圍較廣,主要針對各種原因引起的久咳不癒。此時的寧神散,更側重於其止咳之效。
治療久嗽咯血
《立齋外科發揮》則將寧神散用於治療「久嗽漸咯膿血,胸膈不利,咳嗽痰盛,坐臥不安,語言不出」,此時寧神散的應用已不僅限於單純咳嗽,更擴展到伴有咯血、痰盛等較重症狀的久咳。這可能與方中烏梅的收斂止血作用有關。
治療寒咳
張從正在《儒門事親》中明確指出寧神散適用於寒咳,並強調「貧難之人咳嗽,內外感風冷寒濕之致然也」,認為貧困之人多因感受風寒濕邪而致咳嗽,可用寧神散治療。這表明寧神散的應用開始與病因病機相結合,更具有針對性。
治療虛勞咳嗽
部分醫家在寧神散中加入人參等補氣藥物,用於治療虛勞咳嗽。例如《古今醫統大全》記載的寧神散,就加入了人參、阿膠等滋補藥物,適用於肺胃虛寒,久咳不止的患者。此時的寧神散已兼具止咳與扶正雙重功效。
寧神散治療原理分析
寧神散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斂肺止咳: 方中君藥御米殼具有顯著的斂肺止咳作用,能直接作用於肺部,收斂肺氣,減輕咳嗽。烏梅亦有輔助斂肺之效,二藥合用,增強止咳效果。
- 澀腸止瀉: 寧神散中御米殼、烏梅均有澀腸止瀉之功,這對於久咳耗傷肺氣,導致脾虛便溏的患者尤為重要。通過澀腸止瀉,可防止肺氣下陷,有利於肺氣的恢復。
- 生津止渴: 久咳易傷津耗液,導致口乾咽燥。方中烏梅能生津止渴,緩解咳嗽引起的津液虧虛。
- 補氣養陰: 部分醫家在寧神散中加入人參等補氣藥物,用於治療虛勞咳嗽。人參能大補元氣,益肺生津,對於肺氣虛弱,久咳不止的患者,具有扶正培元之效。
- 針對病因,靈活加減: 後世醫家在使用寧神散時,會根據具體病因和症狀進行加減。如治療寒咳,可加用溫肺化痰之品;治療虛勞咳嗽,可加用補氣養陰之藥。這種靈活加減的用藥方式,使得寧神散的應用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
總結
綜上所述,寧神散是一個以斂肺止咳為核心功效的中藥方劑,其主治病症隨著醫家經驗與理解的深入而有所演變,從最初的治療一切久咳,到治療久嗽咯血、寒咳、虛勞咳嗽等不同證候。其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斂肺止咳、澀腸止瀉、生津止渴以及部分方劑中的補氣養陰等方面。通過針對病因,靈活加減,寧神散在臨牀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傳統服藥法
甜葶藶(炒)1兩半, 木瓜1兩半, 御米殼(蜜炒)4兩, 烏梅(切,炒)1兩, 五味子1兩, 人參1兩。上為末。
每服2錢,食後白湯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寧神散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過量服用可能會引起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因此,在服用寧神散前,一定要諮詢醫生,遵醫囑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寧神散, 出處:《儒門事親》卷十二。 組成:禦米殼2兩(蜜炙),人參1兩,苦葶藶1兩。 主治:寒嗽,風冷寒濕咳嗽。
寧神散, 出處:《宣明論》卷九。 組成:禦米囊1斤(生醋炒),烏梅4兩。 主治:一切痰嗽不已,咳嗽多年不已,常自汗,服藥不效者。
寧神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六○。 組成:甜葶藶(炒)1兩半,木瓜1兩半,禦米殼(蜜炒)4兩,烏梅(切,炒)1兩,五味子1兩,人參1兩。 主治:一切肺虛咳嗽,涎喘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