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草茸油
ZI CAO RONG YOU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6
熱/寒比例
極寒 (0.04)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33%
肝經 33%
大腸經 33%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紫草茸油」中包含「紫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紫草的藥用功效:紫草性寒,味甘、苦,具有涼血活血、消腫止痛的功效。它能有效治療外傷出血、燒傷燙傷、凍傷、皮膚潰爛等症狀,其抗菌消炎的功效也能幫助傷口癒合。
- 紫草與油脂的配伍:紫草的有效成分易溶於油脂,將其與油脂混合製成「紫草茸油」,能更好地發揮其藥效。同時,油脂也有助於滋潤皮膚,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紫草作為「紫草茸油」的主要成分,是基於其藥用功效和與油脂的良好配伍性。
紫草茸油方劑中加入麻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增強藥效: 麻油性溫,可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紫草茸的藥效發揮。紫草茸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麻油的溫性可促進其藥力滲透至患處,達到更好的療效。
- 改善口感及服用感受: 紫草茸油通常會因藥材本身的特性而帶有苦味,加入麻油可以改善口感,使其更容易服用。麻油的香氣亦可掩蓋部分藥材的特殊氣味,提升患者的接受度。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紫草茸油主治下肢紅斑結節(瓜藤纏)、耳下腺炎及頜下淋巴腺炎早期、皮膚紫紅斑塊,其功效核心為「活血散瘀,軟堅散結」。
- 下肢紅斑結節(瓜藤纏):屬中醫「瘀血阻絡」或「痰瘀互結」範疇,紫草茸活血化瘀,佐以麻油潤膚滲透,共奏散結消斑之效。
- 耳下腺炎及淋巴腺炎早期:此類炎症多因熱毒壅滯、氣血不暢,紫草茸清熱涼血,麻油潤燥,可緩解局部腫硬熱痛。
- 皮膚紫紅斑塊:多為血熱外發或瘀血凝滯,紫草茸涼血活血,麻油賦形助藥力外透,協調血行而消斑。
【組成邏輯推理】
紫草茸(紫礦,非紫草):
- 傳統認為其性味甘鹹平,歸肝經,功效以「活血破瘀、清熱解毒」為主,不同於紫草(專長涼血透疹)。古人用於癰腫、瘡毒、跌打瘀血,其色紫赤入血分,能散血中滯熱,化解局部瘀結。
- 現代推測含樹脂成分,可能具抗炎、促進微循環作用,助消散皮下結節。
脂麻油(麻油):
- 性潤甘平,能潤膚解毒、通絡軟堅,作為賦形劑可深層滲透皮膚,助紫草茸藥效直達病所。
- 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古代經驗認為其「解毒生肌」,與紫草茸協同增強局部吸收,抑制炎性反應。
【治療原理】
此方外治之妙,在於「瘀熱並治」:
- 血行則瘀散:紫草茸活血通絡,改善局部氣血壅滯,化解皮下結節腫硬。
- 油潤助藥透:麻油為媒介,既能軟化角質、促進藥物滲透,又能緩和紫草茸刺激性,延長藥效停留。
- 清熱兼散結:紫草茸清血中鬱熱,麻油潤燥防熱毒傷陰,合用可抑制早期炎症,防止瘀熱化膿。
此方體現中醫外治法「以油通絡,以藥散瘀」的思路,針對淺表瘀熱互結之證,透過局部用藥直達病機。
傳統服藥法
紫草茸1斤,脂麻油5斤。
活血散瘀,軟堅。
將藥置銅鍋內,油浸一晝夜,文火熬至焦枯,離火過濾,去滓,取油貯瓷器內備用。
敷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紫草茸油, 出處:《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組成:紫草茸1斤,脂麻油5斤。 主治:活血散瘀,軟堅。主治:下肢紅斑結節類疾患(瓜藤纏),耳下腺炎及頜下淋巴腺炎早期,皮膚紫紅斑塊。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