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油散

清油散

QING YOU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極寒 (0.06)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100%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清油散方劑中包含麻油,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潤滑止痛:麻油性滑,可潤滑腸道,緩解腸燥便祕,並具有一定的止痛效果,適用於因腸燥便祕引起的腹痛、肛門疼痛等症狀。
  2. 活血通絡:麻油性溫,具有一定的活血通絡功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傷口癒合,對於因瘀血阻滯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麻油在清油散中發揮潤滑止痛、活血通絡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有助於緩解便祕、腹痛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清油散】的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清油散】記載主治「癲狗咬人」,即狂犬病或犬隻咬傷後預防毒發之症。古代醫家認為,狂犬病毒(或稱「犬毒」)侵入人體後,可通過瘡口外顯「狗毛茸茸」之狀為判斷依據,此方以「毒出即安」為治療目標,外敷結合內服,屬早期解毒外治方之一。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1. 生麻油

    • 藥性與作用:麻油性涼潤,具解毒、消腫、生肌之效。《本草綱目》載其能「解熱毒、食毒、蟲毒」,外用可潤澤瘡口,促毒外泄。
    • 推測原理:麻油之滑潤特性可能助於吸附或引出瘡口殘留毒邪,古代認為其能「拔毒外出」,與後世「以油類物質吸附毒素」的思維相近。
  2. 豉(淡豆豉)

    • 藥性與作用:豆豉性涼,能解表除煩、宣鬱解毒。《別錄》言其「主瘴氣惡毒」,可能藉發散之性助毒邪從表而解。
    • 膏劑製法:麻油滴入豆豉形成膏狀,外敷時兼具吸附與緩釋作用。膏體乾燥後分開觀察「狗毛茸茸」之物,可能為組織液與毒素混合凝固的纖維狀物,古人視為毒邪外透之徵。
  3. 內服輔助:杏仁

    • 杏仁功效:苦杏仁能止咳平喘、潤腸通便,但《本經》亦提及其「主驚癇、殺蟲毒」。此處可能取其宣肺氣、通腸腑之效,助體內餘毒從二便排出,形成「外敷引毒、內服通泄」的整體策略。

三、邏輯推論與治療思路

此方之設計反映古代「毒邪外透」的治療觀:

  • 外治層面:生麻油與豆豉製膏後,透過頻繁擦拭瘡口,達到物理性吸附與化學性解毒(豆豉含發酵成分或具輕度消炎作用)。觀察「狗毛狀物」即為療效指標,暗合「以形治形」的聯想思維。
  • 內服層面:杏仁可能調節氣機,避免毒素內攻入裡,呼應《醫宗金鑒》「瘋犬咬傷,毒瓦斯內侵」時需「通利大小便」的原則。

總結
【清油散】以簡便外敷法為主,結合飲食調理,體現古代對狂犬病早期「局部解毒」與「整體排毒」並重的思路。雖現代醫學已證實狂犬病毒需疫苗防治,但此方反映中醫對「蟲獸傷」的直觀觀察與實用經驗。

傳統服藥法


生麻油。
以油滴豉為膏,如彈子大,常常拭揩所咬瘡口。分開豉彈,見瘡口有狗毛茸茸,此毒出即安,無茸毛為度。日間常行食用加杏仁食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癡呆智能低下

相同名稱方劑


清油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引《經效良方》。 組成:生麻油。 主治:癲狗咬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