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發方
SHENG FA F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外台》卷三十二引《廣濟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寒 (0.06)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生發方」中加入「蓮子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蓮子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因熱毒蘊結、血熱妄行而導致的頭髮早白、脫髮等問題,蓮子草能有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從而改善髮根營養供應,促進頭髮生長。
- 利濕消腫,通絡活血:蓮子草亦具利濕消腫、通絡活血之效。對於因濕熱蘊結、氣血運行不暢而導致的頭髮枯黃、髮質脆弱等問題,蓮子草能有效利濕消腫,通絡活血,改善頭皮環境,促進頭髮健康生長。
因此,在「生發方」中加入「蓮子草」,有助於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濕消腫、通絡活血,從多方面改善頭髮生長狀況。
生發方中添加麻油,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活血通絡:麻油性溫,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頭皮血液供應,有助於營養物質的輸送,改善毛囊營養,促進頭髮生長。
- 滋潤髮根:麻油具潤澤作用,能滋潤乾燥的頭皮,改善頭皮環境,同時也能滋養髮根,使頭髮更強健,不易脫落。
麻油與其他生發藥材配合使用,可發揮協同作用,提升生髮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生發方】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治「發落」,即現代所稱之脫髮問題。古代醫家認為此方能促進毛髮生長,改善頭髮脫落現象。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藥物組成分類及作用
活血化瘀類:
- 大黃(6分):活血化瘀,清熱瀉火
- 芎藭(1兩):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 當歸(1兩):活血養血,改善頭皮血液循環
祛風解表類:
- 防風(1兩):祛風勝濕
- 白芷(1兩):祛風燥濕,止癢
- 蔓荊子(1升):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溫經通絡類:
- 附子(1兩):溫經散寒
- 細辛(1兩):溫經散寒,通竅止痛
- 辛夷(1兩):溫通經脈
- 蜀椒(1兩):溫通血脈,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清熱解毒類:
- 黃芩(1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刺激生長類:
- 莽草(1兩):古代認為有刺激毛囊作用
- 馬鬐膏(5合)、豬膏(3升):滋養皮膚,保護毛囊
組方邏輯推理
此方主要通過以下幾方面發揮生髮作用:
改善頭皮血液循環:
- 透過活血藥物(大黃、芎藭、當歸)促進頭皮微循環
- 溫經藥物(附子、細辛、蜀椒)擴張血管,增加毛囊血液供應
祛除病理因素:
- 風邪被認為是導致脫髮的重要外因,防風、白芷、蔓荊子等祛風藥物可解決此問題
- 黃芩清解可能存在的風熱或濕熱
- 大黃清熱瀉火,防範血熱導致之脫髮
滋養保護毛囊:
- 馬鬐膏和豬膏為動物脂肪,具有滋潤頭皮、保護毛囊作用
- 這些賦形劑也能幫助藥物成分滲透吸收
局部刺激作用:
- 莽草、蜀椒等具有一定刺激性,可能通過輕微刺激促進毛囊活性
總體治療原理
此方以「外治」為主要途徑,通過煎湯外洗、藥膏外敷的方式,直接作用於頭皮。其作用機理包括:刺激局部血液循環、清除病理因素(風濕熱等)、滋養頭皮環境、活化毛囊功能,從而達到防治脫髮、促進毛髮新生的效果。
從中醫理論看,此方兼顧了「祛邪」(風、濕、熱)與「扶正」(活血、溫經、滋養)兩方面,符合中醫治療脫髮的整體觀念。其中特別強調了「風邪」與「血瘀」在脫髮發病中的重要性,體現了古代醫家對脫髮病機的認識。
傳統服藥法
大黃6分,蔓荊子1升,白芷1兩,防風1兩,附子1兩,芎藭1兩,莽草1兩,辛夷1兩,細辛1兩,椒當歸1兩,黃芩1兩,馬鬐膏5合,豬膏3升。
上藥煎至白芷色黃,先洗後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生發方, 出處:《外台》卷三十二引《深師方》。 組成:大黃6分,蔓荊子1升,白芷1兩,防風1兩,附子1兩,芎藭1兩,莽草1兩,辛夷1兩,細辛1兩,椒當歸1兩,黃芩1兩,馬鬐膏5合,豬膏3升。 主治:發落。
生發方, 出處:《外台》卷三十二引《廣濟方》。 組成: 生發方(《外台》卷三十二引《廣濟方》。)出處:《外台》卷三十二引《廣濟方》。組成:蓮子草汁1大升,熊白脂1大合,豬鬐膏1合,生麻油1合,柏白皮(切)3合,山韭根(切)3合,瓦衣(切)3合。主治:生發、黑發。 。 主治:生發、黑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