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熊丸

參熊丸

CAN XIONG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4

熱/寒比例

極寒 (0.17)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8%
肝經 14%
胃經 14%
膽經 14%
肺經 14%
脾經 14%
心經
肝經
胃經
膽經
肺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參熊丸中含有熊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傳統觀念: 中醫傳統認為熊膽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能治療一些熱性病症,例如熱咳、咽喉腫痛、肝膽濕熱等。熊膽因其特殊藥性,被列入一些傳統方劑中,如參熊丸。
  2. 藥性互補: 參熊丸中,人參補氣益血,而熊膽清熱解毒,兩者相輔相成,可以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例如,用於治療一些熱性疾病時,人參補氣,熊膽清熱,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扶正祛邪的作用。

參熊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益血: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養血、生津止渴等功效。參熊丸常用於治療氣虛血虧、倦怠乏力、面色蒼白、心悸氣短等症,人參的補氣益血之效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體質。
  2. 扶正祛邪:人參具有增強人體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參熊丸常用於治療一些慢性疾病,人參可以幫助患者增強體質,抵抗病邪侵襲,促進疾病的恢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參熊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主治病證:產後血暈。
產後血暈為古代婦科常見急症,多因產後氣血暴虛、血不歸經,或瘀血上攻所致。臨床表現為突然暈厥、面色蒼白、冷汗淋漓,甚則不省人事。此方以「熊膽」與「人參」配伍,反映其針對產後虛瘀並存的病機,兼顧補虛與清熱化瘀之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1. 熊膽(2錢)

  • 性味功效:苦寒,入肝、膽、心經,傳統用於清熱解毒、涼肝息風、活血化瘀。
  • 針對病機
    • 清熱化瘀:產後瘀血內停化熱,上擾神明致暈,熊膽能涼血散瘀,疏通滯塞。
    • 息風定驚:血暈若伴隨抽搐,熊膽可平息肝風,穩定心神。

2. 人參(2錢)

  • 性味功效:甘微溫,入脾、肺、心經,大補元氣,益血生津。
  • 針對病機
    • 益氣固脫:產後氣隨血脫,人參能迅速補氣攝血,防氣血崩脫。
    • 助血行散:補氣以推動血行,輔助熊膽化瘀而不傷正。

3. 配伍邏輯

  • 標本兼治:人參治本(補氣血之虛),熊膽治標(清瘀熱之實),二藥寒溫互制,避免過寒傷陽或過溫助熱。
  • 協同增效:人參增強氣化功能,助熊膽活血之力;熊膽清熱可制人參之溫,適用於虛中夾熱證。

4. 方劑型設計

  • 米糊為丸:取其甘平和中,緩和熊膽苦寒之性,護脾胃而不礙產後虛弱之體。
  • 梧桐子大:小劑量多次服(6-7丸/次),符合急症需漸進調理的特點。

中醫理論延伸探討

此方體現「通補並用」的治則,尤其適用於產後氣虛血瘀兼熱象者。若屬純虛脫證(無瘀無熱),可能需加重人參或配伍阿膠;若瘀重熱盛,可酌增熊膽或加丹皮。其設計反映古代對產後病「多虛多瘀」病機的深刻認識,且重視藥物配伍的平衡性。

傳統服藥法


熊膽2錢,人參2錢。
上為細末,打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6-7丸,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暈眩梅尼爾氏病胃腸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參熊丸, 出處:《産科發蒙》卷三。 組成:熊膽2錢,人參2錢。 主治:産後血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